江西南昌西湖区推出党建“十大创新”路径
来源:党建网 日期:2017-08-25 浏览量:
7月18日至19日,全国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经验交流座谈会在上海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组部部长赵乐际强调,城市基层党建工作要与时俱进、改革创新,更加注重全面统筹,更加注重系统推进,更加注重开放融合,更加注重整体效应。今年以来,江西省南昌市西湖区以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为契机,以“扎实做好党支部制度建设”为主题,深入基层一线开展社区党组织书记大家谈、直播谈、走访谈“三谈”活动,认真听取来自基层的声音,以“严”的态度、“新”的理念、“实”的举措为城市基层党建出谋划策,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的胜利召开。
一、主要做法
面对面开展“大家谈”。根据党建工作抓得好、群众评价较高、党建经验丰富的要求,从各街道(镇、处)挑选一名社区党组织书记代表开展面对面“大家谈”。按照提前印发的访谈提纲,与会代表从实际出发,围绕党支部制度建设,逐一谈认识、谈问题、谈做法,以实现“互相交流、相互促进”。
键对键开展“直播谈”。组织基层党建分管领导、社区党组织书记在区政务网直播平台开展专题调研访谈,与热心网民进行互动。通过开展常态化的网络“直播谈”,一方面帮助社区党组织查不足、找差距、补短板,达到“几名书记谈经验,全区社干受教育”的效果;另一方面积极宣传政策规定,收集意见建议,了解民情民意,形成“问政——倒逼——反馈”的工作模式,切实将网络访谈打造成为我区正衣冠、知长短、亮角落的一面镜子、一把尺子。
一对一开展“走访谈”。由区委组织部党建分管领导定期带队,采取“听、看、谈”相结合的方式,走进党组织的“神经末梢”,开诚布公地与社区党员、干部、群众谈心交心,广泛听取他们对“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党支部建设、党员管理等各方面的意见建议,查找问题、寻找差距,同时拉近与群众的关系,树立组工干部“可信”“可靠”“可亲”“可敬”的“四可”形象。
二、存在的问题
针对“三谈”活动收集的意见和建议,区委组织部分领域、分条目进行归类汇总,主要查找出三个方面的问题。
1.服务保障机制不够健全
一是少数社区(村)目前无固定的服务活动场地,社区办公用房为临时借用,导致工作开展受到影响。二是社区工作人员的流动性较大,人员队伍素质参差不齐。有的党员干部思想认识有所欠缺,服务意识不强,模范带头、先锋意识有所淡化。少数社区(村)还存在人员配备不齐的情况,社区(村)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比较薄弱。三是在全面从严治党的新形势下,党建经费越来越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实际需要,活动经费日渐捉襟见肘,尤其是难以支撑党建工作项目化、品牌化的需求。
2.服务组织体系不够完善
主要体现在服务载体不够丰富。各街道(镇、处)服务组织体系依然存在“散、杂、小”的问题,服务形式较为单一,取得成效不够明显。未能有效地整合各类组织资源、社会资源,特色不够突出、品牌不够响亮。“大抓党建、抓大党建”的格局尚未成形。
3.监督管理执行不够到位
在严格落实“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双重组织生活、民主评议党员、党员活动日等党内基本制度方面,做到了“规定动作”不走样,但“自选动作”亮点不够、实效不足。 比如开展“三会一课”的形式缺乏创新,不是读报纸就是看文件,没有吸引力,学习质量不高;有的工作存在“打突击”的情况,落入“平时不抓紧、检查抓紧赶”的窘境,少数工作甚至流于形式,工作开展不够扎实,监督整改落实不够到位。
三、解决的对策
为解决“三谈”把脉后查摆出的问题,确保党建工作落到实处、抓出成效,我区结合区情,从“强保障、建体系、严监管”方面入手,强力推进基层党建“十大创新”工作,为我区基层党建提档升级注入一针“强心剂”。
1.注入“创新针”,解除保障机制不健全之困
一是创新用人机制,拓宽上升路径。坚持从优秀社区(村)干部中招聘事业编干部,采取“人走编留”的方式,每个街道(镇、处)从优秀社区(村)干部中聘用一名享受事业编待遇的干部,专门负责全街道(镇、处)党群服务中心的党建工作。
二是创新激励机制,激发创业热情。在落实市里增加社区党组织书记每人每月300元报酬的基础上,针对社区党组织书记,再增加每人每月100元报酬,做到用事业留人、用待遇留人、用感情留人。
三是创新投入机制,健全活动阵地。按照《关于进一步改善全区社区办公用房基础建设三年规划的意见》(西办发〔2015〕46 号),今年每个街道(镇、处)至少新增一个300平方米以上的社区办公用房。
2.应用“制度贴”,祛除服务体系不完善之症
一是完善组织体系,延伸服务触角。建立区网络党建服务中心、街道(镇 、处)党群服务分中心、社区(村)党群服务站、骨干党员“党群微家”,建设“四网合一”服务机构,努力构建“服务对象全覆盖、服务内容全方位、服务时间全天候”的党群服务体系。
二是完善管理机制,实行量化考核。建立网络党建云平台,实行党组织和党员积分制管理。运用“互联网+党建”思维,将积分管理理念和网络信息技术融入党建工作每一个“细胞”,细化标准、量化考核,使基层党建工作行有标尺、干有方向、评有依据,构建一个全新的党组织和党员线上管理系统。
三是完善教育机制,提高能力素养。开展党建知识大讲堂活动,以党建人才培育基地为平台,通过“网络+实体”相结合的方式,丰富“三会一课”、党员活动日等组织活动方式,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加强党员教育管理,打造一支靠得住、过得硬、叫得响的基层党建人才队伍。
四是完善帮扶机制,畅通服务渠道。通过选派十名“第一书记”帮扶软弱涣散党组织;百名社区(村)党组织书记帮扶困难党员;千名在职党员帮扶困难群众,万名党(团)员帮助群众实现微心愿的“一对一”的“十百千万”精准帮扶工程,积极引导软弱涣散党组织、社区党组织解决组织建设等方面的问题,帮助老党员、困难党员、低保户解决生活中的实际困难。
3.引入“问责刀”,剜除监督管理不到位之疾
一是健全督查机制,狠抓整改落实。建立基层党建“抓调度、抓督查、抓实效”工作机制,通过采取每月“召开一次区委党建工作领导小组调度会、并编写一份会议简报;开展一次督查、并印发一份督查通报;开展一次党建工作实效暗访、并反馈一次问题清单”为主要内容的“六个一”工作举措,加强督查指导、狠抓问题整改、严肃追究问责。
二是健全考核机制,营造干事氛围。通过开展党建“三比三看”活动进行项目大PK,将基层党建工作成效与党建经费拨付挂钩,与干部考核挂钩,与评优评先挂钩。对“三比”活动中评比出的前五名街道(镇、处)党(工)委,已从区财政拨付20万元进行专项补助,打破了党建经费拨付的“平均主义”,同时将党建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实行每年递增的机制。
三是健全处置机制,严把“出入”关口。建立不合格党员退出机制,划出制度红线,明确行为界限。加强党员队伍建设,严把党员“入口”,提高党员质量,加大在工人、优秀青年知识分子中发展党员的力度。
基层“三谈”把脉,“十大创新”开方。西湖区在深入贯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伟大实践中,充分弘扬“争第一、创唯一”的西湖精神,持续强化“当旗手、站首位”的西湖担当,始终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以项目为抓手、以实效为准绳,通过将党建工作作为考核各级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的重要内容,让党建工作干得好的得实惠、有好处,让党建工作落实不到位的挨批评、受惩罚,即全面压实了党建工作责任制,更进一步巩固了基层党组织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核心引领地位,为打造“四梁八柱”,建设幸福西湖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