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承德深入开展脱贫攻坚党旗红活动“三在产业链”铺就脱贫路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日期:2017-09-28    浏览量:

  编者按

  如何深化党建引领,凝聚脱贫攻坚的强大合力,是打赢脱贫攻坚战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河北承德市全面开展“脱贫攻坚党旗红”活动,创新农村党组织设置,探索形成“三在产业链”模式,把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让党员帮在产业链上,使群众富在产业链上,把农村党建、经济发展“两张皮”拧成脱贫攻坚“一股绳”,其做法值得借鉴。

  抓党建促脱贫攻坚

  河北承德市所辖8个县中有6个国家级贫困县和“燕山—太行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县、1个省定贫困县、1个继续扶持县,脱贫攻坚任务艰巨。该市在调研中发现,多数贫困村的背后都存在一个软弱基层党组织。一些群众反映:“农村党建就是党员活动资料装装盒,组织制度上上墙,与脱贫致富没啥关系。”

  为形成脱贫攻坚工作和党建工作的良性互动,去年以来,承德市全面开展“脱贫攻坚党旗红”活动,探索“三在产业链”模式,让每一个农村党组织都成为脱贫的坚强战斗堡垒,让每一名党员都成为带领群众致富的开路先锋。

  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

  “随着现代农业集约化发展,一村一个党组织的传统党组织设置模式已难以适应实际需要。”承德市委书记周仲明说,必须坚持经济产业发展到哪里,党的组织就覆盖到哪里,实现党组织在产业链上覆盖最大化、设置最优化、功能最强化。

  在“脱贫攻坚党旗红”活动开展过程中,承德市深入实施“堡垒示范”工程,组建产业链党组织。通过单独组建、联合组建等方式,依托产业龙头建党组织;按照“基地+支部、党员+农户”模式,依托产业基地建党组织;按照“支部+协会”模式,依托产业协会建党组织;采取单独、联合、挂靠或选派党建指导员等方式,依托专业合作社建党组织。

  在产业党组织管理关系捋顺上,承德市遵循属地管理和“谁组建、谁负责、谁管理”原则,对村党组织牵头组建且在本村的产业党组织由村党组织直接管理,对独立组建且在乡镇政府驻地的由乡镇党委直接管理,对依托行业主管部门跨区域建立的,由所在地乡镇和行业主管部门双重管理。

  党组织建立起来了,隶属关系明晰了,产业链党组织有效发挥了组织、示范、引领、服务作用,实现了党组织引领产业发展的良好局面。

  党员帮在产业链上

  “没有党员干部冲锋在前,没有村集体经济,咱们古城川村富不了。”这是滦平县古城川村党支部书记苏继文经常挂在嘴边的话。

  原来,古城川村按照“干部包组、党员包户”的方法,在产业链上帮助农民致富奔小康。党员致富能手杜学义创办了“益嘉兴”蔬菜种植合作社,同步建立了合作社党支部,合作社的党员结对帮扶了19户贫困户。

  在“脱贫攻坚党旗红”活动开始之初,承德市就对全市农村党员进行了全面调查摸底,厘清农村党员家庭情况、本人特长、致富愿望及存在困难。将农村党员划分为带头致富党员、中等收入党员和收入偏低党员三个类别。全面推动“致富先锋”工程,将党员致富能人聚在产业链上,让他们与贫困户结对子,带领群众发展致富产业。

  不仅仅是农村党员,通过深入实施“结对帮扶”工程,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党员干部也都聚起来,在产业链上开展帮扶活动。

  在选派3名优秀干部驻村帮扶的同时,兴隆县委组织部的18名机关干部采取“一对一”“一对多”的形式,与帮扶村的29户贫困户建立了长期的帮扶关系,形成了“入户结穷亲、帮扶暖人心”的良好局面。

  群众富在产业链上

  “产业扶贫的关键在于让贫困户真正地参与产业。”在承德市委常委、组织部长路立营看来,必须避免各类经济实体替代农民做产业,要推动各类经济实体带领农民发展产业。

  无论是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还是党员帮在产业链上,核心都是要建立新型经营主体与贫困户利益联接机制,实现让农民富在产业链上。承德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以各类型产业党组织、经济组织为支撑,大力推广“四种模式”,促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推广“党支部+”发展模式,通过“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等形式,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和服务凝聚作用。

  ——推广“一地生四金”致富模式,党组织引导群众以土地经营权流转“获租金”,扶贫资金入股龙头企业“变股金”,就地打工“挣薪金”,盘活宅基地、林权等资源入股合作社“分现金”,使贫困群众稳定脱贫。

  ——推广“政银企户保”融资模式,实现政府、银行、企业、贫困户、保险公司“五位一体”,构建“政府搭台、银行参与、保险兜底、企户受益”的金融扶贫绿色通道,解决贫困户贷款难、担保难问题。

  ——推广“三零”帮困模式,要求凡有贫困村的乡镇,都打造1个以上脱贫示范产业、示范村和示范基地(园区),让贫困户通过免费承租实现“零成本”投入、“零距离”就业、“零风险”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