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通辽:游牧营地绽放特色远教花——记扎鲁特旗牧区流动党校

来源:全国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    日期:2017-10-13    浏览量:

在内蒙古北部的扎鲁特草原上,至今仍有一支独特的游牧队伍,继续演绎着千百年来传统的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

独特的民族风情和悠久的历史文化承载了科尔沁草原蒙古马背民族“逐水草而居”特有的生活方式。

扎鲁特旗北部牧区区域辽阔、地广人稀,加之牧区东营地、夏营地牧民生产生活流动性强等诸多因素,随之而来游牧党员群众的教育管理自然成了难题。

扎鲁特旗针对牧区两个游牧营地,牧民党员人数多,居住分散、语言略有障碍这一实际,为了进一步加强对游牧党员群众的教育、管理和服务,成立了流动党校小分队,同时,结合牧区党员群众季节性流动的实际,旗委组织部还制定了蒙汉双语、四季分明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当年的流动党校小分队被誉为草原上的“轻骑兵”,铁戟轻点草原深处,留下的是党的声音和知识的力量,回味的是群众再次的期盼。

牧民党员舍义玛大娘语重深情的谈起2000年“轻骑兵”流动党校老师在她家毡房讲课的情景激动不已,她说:老师们是第二次来我们这里了,第一次我出差没在家,当时的党课没有听成,这次几天前就听说,今天特意给我来补课,我当时的心情无法用语言来表达,我就通知附近牧铺牧民党员群众,在游牧点,每一户牧民都相距十几公里,党员们都搭载着各式各样的交通工具,从四面八方聚集而来。当时我们都在毡包里,听见汽车喇叭声,我们大家都出去迎接老师们,听说他们在草原上颠簸了五天,到这已经是第四站了,老师们一下车,我看出了他们的疲惫,但欢笑脸上的笑容依然无比灿烂。这次党课不但让我们进一步了解了国家的方针政策,还给我们讲了很多关于牧业养殖技术和病害预防等知识,傍晚时还给我们播放农牧业科技片和电影,我们牧民十分感谢!

党课在逐渐弱化的讨论声中暂告一段落,但掌声却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对于好客的蒙古族人来说,今天能来这么多客人,今天就是他们的节日。按照蒙古人的待客习惯,客人坐下后,就要端上奶品和奶茶,手把羊肉等美食。献给远方来的客人。献出了牧民的一片心意。

牧民们端起酒杯唱起了歌:

金杯斟满美酒,

敬给你们,尊贵的客人,

银杯斟满美酒,

让我们欢聚一堂。

举杯痛饮吧,

远方的客人……………

十几年来,游动党校小分队走遍了扎鲁特旗的山山水水,行程几十万公里,将党的声音和科普知识传递进了毡房,也无数次的感受牧民党员群众的热情。由于牧区战线长,交通不便,很难与外界沟通交流,紧靠这支充满激情,人数不多的草原“轻骑兵”也很难彻底解决牧民们获取更多知识的期盼。

2007年,通辽市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率先在自治区实现了站点的全覆盖,同时,也为长期过着游牧生活的党员带来新的生机。

游牧营地地处偏远,居住分散,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对游牧党员的教育、管理、服务工作。2010年以来,扎鲁特旗积极筹措资金,先后投入资金150余万元,在北部牧区夏营地建立了占地面积约6600平方米的游牧党员工作站和游牧党员远程教育中心,构建了“五位一体”的游牧党员和牧民群众教育管理服务模式,确保党员流动到哪里,党组织就延伸到哪里,党的工作就开展到哪里。

成立游牧党员联合党支部,每年夏季牧民游牧时,对游牧党员情况进行详细、彻底的了解排查,查清楚游牧党员分布情况,并建立健全游牧党员台账,保证游牧党员“离村不离党、游牧不游失”,加强了对游牧党员的教育培训。该旗游牧党员远教中心结合实际,利用手机短信、流动卫星播放车、流动党校、结对送学等方式,制订不同口味的“菜单”,牧民党员群众需要什么,远程教育中心就送什么,实现了游牧党员群众“点餐式”教学,把党的政策送入草原每一座毡房,让知识进驻每一名流动党员和牧民群众的脑海,扩大培训覆盖面,丰富学习内容,拓展远教服务功能,激发游牧党员的学习兴趣,有效解决了游牧党员和牧民群众培训难题。目前,已组织游牧党员和牧民群众学习195次,播放各类课件、专题片近百部,累计培训游牧党员和牧民群众5350余人次。同时,组建游牧党员远教代理服务义工队伍,组织游牧服务义工队经常深入牧铺,采取“一对一”或“多对一”的方式为游牧党员和牧民群众提供政策、法律和农牧业科技信息咨询。发挥游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有效激发游牧党员干事创业的热情和服务牧民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