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大余:流动支部的“微历程”

来源:共产党员网    日期:2017-11-03    浏览量:

党的十八大以来,江西省赣州市大余县流动党员广东番禺党支部打造党员志愿服务微信群,灵活开展组织生活,在远离家乡的广州市开展一系列倾情志愿服务,演绎大余县流动党员风采大片。

顺应时代破“困境”

“最初由于支部党员居住地、工作地分散,涉及行业众多,作息时间不统一,想要集中在一起开展组织活动都很困难。抛开协调统筹难度以及党员路费成本大的问题不说,好不容易集中起来却因时间关系,匆匆学习、流于形式,组织生活质量无法得到保障。”温盛平回忆2012年初被选举为党支部书记时的日子感慨道。

为破解流动党员集中难、管理难的问题,温盛平利用逐渐兴起的即时联系工具微信,组织部分党员建立微信群,流动党员学习交流从之前单一传统的现场学习,向线上线下相融合转变。

“记得那是2012年秋天,‘微信’由一客户介绍后第一次进入我的视野。为此我特地把老爷机给换了,第一时间建立了流动党员微信群,那会儿还取了个挺暖心的群名,叫‘番禺党员微家’,那会儿流动党员建群的还很少,现在来看,当时这个举措还是很有时代感的。”温书记回忆道。

微信群的出现给流动党员番禺支部带来了沟通、学习方式的全新变化。发展到今天,全面实现即时通讯、动态管理、丰富多彩的学习内容分享语音、视频、文字、图片的多形式交流,开展线上组织生活等等,组织党员订阅“共产党员”“学习微平台”“江西党建微平台”“江西组工微讯”“大余组工微讯”等微讯公众号,支部率先借助微信这个通讯平台,开辟了党员教育管理的新举措,实现了党员有效管理。

转变思路解“难题”

随着微信群建立后,番禺流动支部大部分的学习交流、开展组织生活都集中在了微信平台,线上组织生活逐步代替了传统线下组织生活。

“真正让我感到忧虑的是2015年,我们基本把所有组织生活,甚至连基本的党员日常交流都转到了微信上。线下组织生活虽然组织了几次,但来的人根本就是寥寥无几,参加线下活动的积极性明显减退了很多。”温书记回忆2015年时紧皱眉头说道。

番禺支部针对此现象,第一时间通过召开支委会、组织党员座谈、联系党员进行谈心谈话、全面征求意见等形式,研究对策办法。

“有的党员对此现象不置可否,有些党员提出把微信群解散,不能再依赖微信群开展组织生活了,要迅速强调组织纪律,把中心从线上转到线下来,坚持传统没什么不好的。”支委委员刘旨波聊到。

“虽然出现了问题,通过征求意见和座谈,我们认为解散微信群是不合理的,也是不符合当前时代发展的。接着我们支委就想,怎么能让提高大家线下组织生活的积极性,让线下生活同时丰富起来。经过我们支委讨论,并征求支部党员意见后决定,将之前的‘番禺党员微家’单纯定性为党员交流学习平台,也把周边地市的流动党员吸纳进来,改名为‘大余流动党员之家’,逐渐转变为与志愿服务相结合的微信平台。”温盛平谈到。

扬长避短出“奇效”

通过支部委员带头示范、微信群号召、预约服务、统筹流动党员业务时间的举措,带领着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积极参加当地志愿服务,多次参与了沙湾镇团委、义工联组织开展一年一度的中秋、春节送温暖、关爱青少年之旅、扶贫助学、“学雷锋”志愿服务月主题活动、大夫山慈善健康行、沙湾滴水岩环保宣传环山行及沙湾飘色、文艺晚会、美食节等大型活动的志愿服务活动。此外还加入了番禺区义工联心灵驿站,定期组织探访孤寡老人、智障及病残人士。并充分利用节假日和政府资源,耐心为广大外来务工乡友提供番禺区外来工子女积分入学方面的相关政策咨询超300人次,协助成功办理积分入学的也有10多人。还多次组织筹划、发出捐款倡议书,号召党员群众、干部职工、乡友同事对玉树地震、白色旱灾、云南旱灾、曲舟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以及伤残儿童、癌症病人进行捐助,共组织号召爱心捐款超过100万元。

“我们通过参加这一系列的志愿服务充实了生活,也实现了更大的人生价值。支部微信群的利用率高了起来,我们在微信里讨论学习氛围有了,共同实现我们价值的平台也有了,更重要的是,我们党员线下交流也更多了,支部也会合理利用志愿服务后的时间组织大家集中学习,开会交流,真正做到线上线下组织生活两不误。”流动党员卢普华感慨道。

五年来,流动党员番禺党支部微信群走过从稚嫩探索到成熟运用的“微历程”,架起了党员之间沟通新桥梁,让流动党员沟通学习变得快捷、方便,提高了支部党员的政治理论素养,增强了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创造力,让党员们在志愿服务中不断提升凝聚力和执行力。大余县流动党员番禺党支部这一“小窗口”正逐步通过微信平台打造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大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