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定制村官”创新村干部培育新路径

来源:共产党员网    日期:2017-11-09    浏览量: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

然而,近年来,农村人才外流较多,“三农”工作队伍人员不足、视野不宽、年龄老化、本领恐慌等问题比较突出,未来,如何让希望的田野上焕发更多生机与活力?“农村待不住”的问题该如何解决?如何吸引更多的年轻人来干农业?

针对这些问题,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在全省率先启动“定制村官”培养计划,与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合作成立现代农业技术“盐都班”,通过建立健全双向互选、经费保障、跟班学习等制度,定向培养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永久牌”村干部后备队伍,探索出一条村干部培育新路径。

双向互选,选培本土人才

年轻人到农村工作,适应工作、生活环境是首要前提。

盐都区委组织部通过调研了解到,本地的农村子弟,熟悉村情镇情,毕业后回原籍工作的意向很高。在本村学生中培养村后备干部,学生们能够快速进入工作状态,便于解决成家等问题,有利于长期扎根基层工作。

因此,在开展“定制村官”工作中,盐都区确立了生源本土化的原则,确保“定制村官”愿意留、留得住。

为确保“定制村官”达到“定制”效果,盐都区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工作领导小组牵头把关,采取自愿报名、定向招生的“双向互选”方式,从全区应届高中毕业生中招收盐都籍学生,双方签订定向培养协议书,学生承诺完成学业后回原籍从事农业生产、技术服务或村务管理等工作。

与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定向培养村级后备人才的做法得到了学生和学生家长的认可,在2016年首届“定制村官”招生过程中,原定招生计划30名,最终录取了45名。

“定制村官”培养模式引起了江苏省委组织部的关注,江苏省委组织部在《中共江苏省委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2017年工作要点》中明确提出,“总结盐城市盐都区等地做法,依托农业类高校和职业技术学院,挑选有志于三农工作、有一定发展潜力的农村高中毕业生进行定向培养,毕业后回原籍作为村级班子后备干部重点培养”。

组织关怀,关心人才成长

良好的激励关怀机制是培养人才、留住人才的关键。

去前高考结束后,18岁的邵萌还在为何去何从纠结:要么贷款上大学,毕业后再找工作;要么学门手艺尽快工作挣钱;或者回家务农。“同学们的困惑都是相同的。”学校的一场招生宣讲会坚定了她的选择。

“委培生就读期间,盐都区财政给予学生全额的学费资助和生活补助,保障学生能够按期完成学业,在校期间,部分优秀的委培生还可赴农业发达国家或地区交流学习,其费用亦由区财政承担”。听到这些介绍,家人催促着邵萌第一志愿报考了“盐都班”并被顺利录取。

“通过定向培养,让一些贫困学子接受大学教育,不仅解决村后备干部培养难的困境,也是解决学生教育难、就业难、实现教育扶贫的一种路径”,盐都区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道明了激励关怀机制的意义。

不仅是物质上的保障,生活上的关怀也是无微不至,盐都区委组织部和对口部门经常性地到学院进行实地探望,及时解决学生学习、生活上的困难,引导学生逐步建立扎根基层工作的信念。

“树高千丈不忘根,一片丹心报桑梓。我们一定会学好知识,掌握本领,造福家乡。”今年5月份,在盐都区新型职业农民暨村居后备干部培育对接交流会上,学生代表作出了庄严承诺。

结对加压,加速人才培育

理论联系实际,才能为学生学以致用、回报家乡创造条件。

办学过程中,盐都区委组织部、区农委和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科学编制培养计划,采用“学历教育+现场实习”模式,建立起跟班学习制度,要求学生所在村党组织书记做好“传帮带”,鼓励学生主动与村书记对接,进行跟班学习,做到学以致用。

今年7月份,“盐都班”学生暑期实习工作部署会召开,首批入学的学生利用暑假时间,到所在村居和新型职业农民创业基地进行实践活动,向结对村书记和农业技术人才跟班学习,盐都区委组织部跟踪记录学生实习表现,记录在学生档案。

此外,盐都区积极畅通交流渠道,通过QQ群、微信群,给学生搭建交流学习平台,并依托“盐都党员e站”,开设“学思践悟”专栏,对优秀学生学习日记和学习心得予以选登,向全区展示,积极宣传先进典型,交流先进经验,加快学生成长成才步伐。

参加实践活动的同学们纷纷表示,虽然自己在学校学习了不少理论知识,但距离实际的农村工作还有很大的差距,实习经历让自己更深刻地认识到存在的不足,更准确地把握了今后学习和努力的方向。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加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定制后的探索之路,着力在感情留人、事业留人、待遇留人三方面发力,将‘定制村官’作为创新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的新路径,不断完善农村人才结构,强化基层组织建设。”盐都区委组织部主要负责人对“定制村官”工作信心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