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罗湖区三项管理机制提振干部精气神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日期:2018-02-27    浏览量:

新年前夕,望着一片片待拆的楼群,深圳罗湖区东晓街道党工委书记、办事处主任、罗湖棚改木棉岭片区指挥部指挥长肖嘉睿百感交集:“一年多的辛苦没有白费,‘二线插花地’棚户区改造项目终于正式开工了!”

与此同时,罗湖区科创局局长石兴中脚步匆匆。大梧桐新兴产业带于去年11月正式开园,今年要实现新的突破,更大的挑战在等着他们。

城市更新、棚改、医改、教改……迈入新时代,位于深圳中部的老城区罗湖正在迎来崭新的蝶变。致力于凝聚干事创业精气神,打造与事业发展相匹配的干部队伍,罗湖区自觉贯彻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要求,陆续推出履职监督、正向激励、精细化考核等三项干部管理新机制。撸起袖子加油干,正在罗湖广大干部中蔚然成风。

定下履职承诺,拧紧严管发条

“儿童卡介苗接种率、脊髓灰质炎疫苗接种率等均达95%以上;在区80所中小学校开展学生常见病监测;选派13名公卫医师驻点社区健康服务中心……”拿着一年来的履职“成绩单”,罗湖区疾控中心主任陈伟红长舒一口气:上任之初制定的一项项履职承诺终于如期完成了!

在这位新任一把手看来,履职承诺制度带来的压力,让她一上任就迅速进入角色,带领疾控中心在罗湖医改中贡献了一己之力。

“罗湖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地,但也最早步入中年,面临发展瓶颈。罗湖要实现蝶变,关键在于全面推进改革创新,而这离不开一支坚强有力的干部队伍。”罗湖区委书记贺海涛一语道出背后的关键。

针对新任职领导干部,罗湖区创新推出履职承诺制度,将干部监督从传统日常监督向履职监督拓展。“新任领导干部要就未来三年的履职思路、履职目标等与组织部门‘约法三章’,未完成承诺将自愿接受组织调整。”

罗湖区委组织部副部长丘志介绍,“通过履职承诺和任职后评估机制,推动解决重选轻管的问题”。

虽然陈伟红的履职承诺报告反复修改了4稿,前后长达一个多月,她却坦言:“对工作很有帮助。”根据要求,履职承诺必须思路清晰、目标明确,“跳一跳才能够得着”;还要可量化、可考核,不能虚头巴脑。为此,陈伟红将卫计委以及省、市医改相关文件反复研读了几遍,还结合单位职责对照上级要求、社会需求、当前形势、存在问题等开展摸底调研。“承诺报告写完,我对单位的情况掌握得更加透彻,很快就进入状态,找准了努力方向。”

压力也在层层传递。在区委常委(扩大)会上,陈伟红对自己的履职承诺作了现场汇报,随后区委书记进行点评。“当时紧张得直冒汗。”陈伟红回忆。回到单位,她立刻召集科室负责人开会,将承诺事项逐一分解,形成以业务指标和质量指标为主的科室目标考核管理责任制和党建责任制。

“实践证明,履职承诺制度对于单位事业发展和干部个人成长都有一定的推动作用。”罗湖区委组织部干部一科科长何炼告诉笔者,去年9月,罗湖区将所有区管新任处科级干部都纳入其中,推动处级领导干部做事、成事,也培养科级领导干部养成想事、谋事的习惯。

针对存量领导干部,去年7月,结合区级新一轮巡查工作,罗湖区开始了对全区50家区属单位共336名处级领导干部的岗位适配性及综合履职能力专项巡查。“专项巡查既是对干部队伍的‘体检’,对不敢担当、得过且过的‘佛系干部’有所触动,也是近距离了解考察干部的渠道。”丘志说。巡查结束,组织部门掌握了三份名单:优秀处级干部、不适配处级干部及有培养潜力的科级干部。“下一步,我们将根据这些名单进行提拔、交流、轮岗、转任等岗位调整,树立有为有位、有位能为、无为让位的用人导向。”

一线选拔历练,激发干事活力

在罗湖区“二线插花地”棚改现场,到处是一派繁忙的景象:昔日密集的楼群早已清理干净,一些拆迁完毕的空地上,大型吊车、推土机等正在紧张作业;现场指挥部大楼里,各小组负责人忙着开碰头会,汇报最新进展;服务中心大厅里,工作人员热情接待着一拨拨前来咨询的棚改当事人……

区人力资源局副调研员、木棉岭片区档案组组长、17网格组组长张学东一边领着笔者参观,一边兴奋地讲述自己的“战绩”:一位棚改当事人从香港过来,当天本没打算签约,张学东拉着他一个劲地讲政策,从上午9点谈到第二天凌晨,一鼓作气成功说服他签约。

像张学东这样浑身充满激情的棚改干部绝非个例。罗湖区棚改因其范围之大、产权关系之复杂、安全隐患之大均前所未有,被业界称为“棚改第一难”,这些干部为何干劲十足?“能被选派到棚改一线来,是多难得的机会啊!”张学东回答了笔者的疑问。

“干部管理要两条腿走路,既要严管,也要重视正向激励。”罗湖区委常委、组织部长范德繁说。强化实践锻炼,推动优秀干部向重点难点领域和基层倾斜就是罗湖区正向激励的重要手段。以棚改为契机,罗湖区先后选派700多名讲政治、敢担当、善作为的干部进驻棚改一线。

这里成了历练干部、锤炼作风的“一号战场”。去年,罗湖区29名棚改干部被提拔到处级岗位,占符合提拔条件棚改干部总数的20%;一大批先锋团队和先进个人受到表彰。空前的力度和决心,在干部队伍中树立了“以实绩论英雄”的选人用人导向。

生活上的关心也紧紧跟上。一封封写给干部及其家属们的表扬书、感谢信传递着组织的温暖;在电梯口设立流动图书柜,丰富干部们的业余生活;把每年的定期体检搬到单位,方便干部职工抽空体检;设立四点半学校,解决部分干部职工子女放学后无人看管的问题……“以前很多都要自己想,现在组织上都替我们想到了,让我们倍感亲切。”罗湖区发展研究中心七级职员周宙感慨万分。

细分考核等次,干好干坏不一样

又到考核季,以往让一些一把手头疼的“谁来当优秀”的问题,如今在罗湖区不再是难题。

打开办公OA系统,桂园街道党工委书记、办事处主任赵亮发现,今年平时考核90分以上的3个人都是大家公认的“老黄牛”。老围社区党委书记许少琼为了城中村引进物业管理的事,利用业余时间带着社区干部挨家挨户上门做工作,目前已取得一半以上的业主同意;执法队中队长林志文总是冲在查违一线,在群众中很有口碑;综合部八级职员何颖嘉工作兢兢业业,是一名得力干将。

年度考核如何与工作实绩相关联,体现“积累在平时”的工作导向?罗湖区将绩效评估结果及专项工作考核结果作为年度考核的重要标准,每季度平时考核的“勤”和“绩”得分85分以上、位列单位前30%是评优的入围条件。“过去年度考核评先评优存在‘轮流坐庄’、平衡照顾的现象,现在好了,谁来当优秀,实绩说了算,再也不怕埋头干活的人被埋没了。”赵亮一脸轻松地说。

考核等次的细分,打破了吃“称职”大锅饭的格局,干好干坏不再一个样。罗湖区对考核“称职”等次进一步细分,提升了考核辨识度。区卫计局人事科科长李民去年的年终考核拿到了“称职A”,这对他来说是莫大的鼓舞:“优秀名额有限,但‘称职A’和‘称职C’之间的差距一目了然,能评上‘称职A’也是对自己一年来工作的肯定。”

干部管理新作为正在释放干事创业的强大驱动力。去年以来,大梧桐新兴产业带已建成8个产业园区,软通动力华南总部、中欧金融科技研究院、瀚海基因等一批重点企业和项目纷纷落户。

从一系列科研项目的扶持,到员工住宿、交通等配套问题的解决,罗湖区各级领导干部积极主动的对接、迅速有力的执行、热情周到的服务给软通动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叶朱荪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除了产业布局这一必备因素,更大的因素反而是人。领导干部的魄力和决心、职能部门的干事精神,我们没有理由不来。”叶朱荪激动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