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丹东全面推进120个基层党支部规范化建设
来源:新华网 日期:2018-03-19 浏览量:
3月的北方乍暖还寒。驱车前往鸭绿江畔辽宁省丹东市宽甸满族自治县,笔者惊喜地发现,散落在大山深处的一处处农家院房顶的旗杆上,总有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不时映入眼帘,在大片灰褐色的山坳里,这一簇簇火红格外醒目耀眼。车进永甸镇,街道两旁的路灯杆上也端端正正挂着一面面国旗,与国旗对称挂着的是蓝底红字条幅,上书“鸭绿江畔党旗红”七个大字。
同行的宽甸县委组织部干部张伟告诉笔者,丹东市近两年推进基层党支部规范化建设,宽甸县在全市率先开展了“鸭绿江畔党旗红”主题活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由于边境人家有挂国旗的习惯,我们在党员群众中开展了“挂国旗、爱党旗”活动,今年春节前还统一购买了1200面国旗分发给群众。
在距离镇政府半小时车程的永甸镇上趟子村,46岁的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曲学义告诉笔者,几年前,曾经让他头疼的一个问题就是党支部在村里不硬气,“我这个书记说话也没人理,村里的党员认为只要自己参加会议、不欠党费、不犯错误就是合格党员。时间长了,村里的工作就像一把生了锈的锁。”
上趟子村包村干部、永甸镇党委副书记朱朔介绍说,过去许多村支书都有曲学义这样的烦恼和困惑,针对基层党支部存在的问题,2016年,丹东市在辽宁省率先开展了加强党支部规范化建设,全市确定了120个基层党支部规范化建设示范点,市委组织部给我们派来了驻村工作组,镇里还选派了驻村“第一书记”,指导和帮助基层党支部找准“病根”,对症下“药”,达到“建好支部、抓好班子、带好队伍、发挥作用”的要求。
共有1280名村民的上趟子村原是个省级贫困村,地处大山深处,土地资源有限,老百姓生活比较艰难。曲学义说,开展党支部规范化建设给我们送来了一把开锁的“金钥匙”。“过去村里大小事都是我直接做主,大伙儿嘴上不说,但意见憋在心里。通过完善两委联席会议制度、组织生活会制度,现在遇事都能摆到桌面上,大家充分讨论,意见不一致时,就召开两委联席会、党员和村民代表大会决定,党员和村民都很满意,村干部也拧成了一股绳。”
在市、县、乡各级政府的帮助下,上趟子村争取到财政扶贫奖补资金,建起了10亩绒山羊养殖基地,全村102户贫困户拿出下拨的产业扶贫资金入股,现已引进和繁育优质绒山羊400余只;村里又投入60万元建起了300平方米冷库出租,去年实现村集体收入16万元,改写了村集体没有收入的历史。村里还积极争取到“美丽乡村”建设资金150万元,新修了7.5公里村道,安装80盏路灯,修建了垃圾填埋场。
老党员孙景泰告诉笔者,过去党员很少参加学习和上党课,现在经常上党课,课上还边学边记,紧跟党中央改革开放的步伐,全村党员精神面貌大变样,去年夏天绒山羊大面积暴发跳蚤灾害,村民都不敢靠前,曲书记带领村干部给山羊喷洗杀虫剂,每次从羊场里出来,他们脱下衣服抖一抖,都掉落一地的跳蚤,终于把绒山羊都保下来了,群众看在眼里非常感动,支部和党员的威信逐渐树立起来了,现在只要村里一个电话,人都能到齐,再难的事情大家都往上冲。
村里党员还成了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领头羊”。村书记曲学义在自家二层砖瓦小楼里开办了柞蚕加工厂,村里20多名妇女不用外出打工了,在柞蚕加工厂每天收入80元至100元,人均年收入达到1.5万元。老党员孙洪林过去生活也不富裕,靠栽种400多棵寒富苹果树,加上种地,去年老两口收入1万多元,还主动将自己学到的果树种植技术传授给村里的单亲母亲刘娟,一到节令就帮助刘娟给果树打药、剪枝。目前全村35名党员主动与困难群众结上帮扶对子,帮助解决生产生活难题。2016年底,全村人均收入超过了5000元,66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脱贫。
70多岁的村民邹运俊说:“我是贫困户,过去连温饱都解决不了,现在绒山羊养殖场有我一份股份,在养殖场干活还发工钱,家里的秸秆送到养殖场给羊当饲料,每捆还能兑换1元钱,生活比过去好多了。现在咱老百姓心中也有党了,家里有了大事小情都找党支部,党成了我们农民心中的‘靠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