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打造国际化环境吸引人才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日期:2018-04-17    浏览量: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在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人力资源是社会第一资源,人力资源服务业是第一服务业。习总书记把人力资本服务的战略提升到了国家战略的层次,可见其重要性。它对吸引优秀人才,形成人才集聚高地,发挥人才优势,对有效开发人力资源和优化配置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特别是在引进和服务国际人才方面,完善的人力资本服务更能吸引国际化人才并有效地培养使用。青岛市近年来在国际化人才引进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绩,截止2017年,已经成功引进外国专家13500余人次,引进留学回国人员8500余人。其取得的成绩与其一直坚持的“引凤需栽梧桐林”的国际化人力资本服务思想有很大的关系。

梧桐林需得好“风水”——环境氛围吸引人才。环境是人才生存的沃土,是人才集聚并得以生根发芽的催化剂。齐鲁自古以来就是人才集聚之地,孔子的重才惜才思想深深滋养着齐鲁大地。青岛作为山东省的重要城市,也深深承继孔子的“人才是国之政事成败的关键”的惜才爱才思想,为人才的引进塑造了良好的环境氛围。首先,有着优美的自然景观:青岛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环山抱海,温度适宜,风景优美;其次,地理位置非常重要:青岛拥有国际性海港和区域性枢纽航空港,是实施海上丝绸之路、履行国家一带一路战略重要的枢纽型城市、新一线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森林城市、滨海度假旅游城市;第三,宜居指数首屈一指:在中科院发布《中国宜居城市研究报告》,在被调查的40个城市中,青岛宜居指数最高,名列第一。第四,城市幸福指数高:青岛连续两年蝉联全国最幸福城市,连续六年被评为“魅力中国一一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十大城市”;第五,引才氛围营造好:青岛市在人居自然环境、工作及创业环境、政务人员工作质量,创业扶持等方面做得非常好。其中,工作及创业环境、城市包容性及人居自然环境最为突出,成为青岛入围四强的关键因素。外籍人才对青岛的高度认可与良好口碑,为青岛未来吸引国际人才增加了重要“砝码”。

梧桐林需得好“土壤”——创新创业载体平台培育人才。人才的引进需要肥沃的土壤和才华展示的舞台,创新创业载体就是必备要素。有了创新创业的平台,外来人才才有用武之地,才有施展抱负的舞台。青岛市在这方面做得就很好。首先,大院大所的引进是近年来青岛的创新创业载体建设的亮点。引进“大院大所”既是招才引智的直接方式,也是集聚各类创新资源、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青岛从经费、机构设置等方面为引进机构提供了政策保障。总体来看,青岛市大院大所的引进工作沿着中科系、高校系、企业系、国际系四条主线并行推进,实现了高端创新资源快速集聚。其次,大力建设国际化人才创业平台。青岛市大力建设国际院土港。重点引进各国世界级水平的院士和海内外博士团队。再次,还建设了中国青岛留学人员创业园,成为青岛市首家国家级留学人员创业园。截至2016年,青岛留学人员创业园已建设了4.6万平米的主孵化园,挂牌设立了3个加速分园和4个产业分园,集聚国(境)外院士6名,国家“千人计划”专家47名,泰山学者工程人才61名,留学人员企业达到300余家,集聚海外归国创新创业人才1000余人。

梧桐林需得好“养料”——福利政策激励人才。好的福利政策是人才来青的直接动力和留在青岛的“金手拷”,相对于全国同级别的一二线城市,青岛市对于人才的激励力度和激励措施都是非常到位的。青岛出台《顶尖人才奖励资助暂行办法》,对全职引进和新培养的顶尖人才最高给予500万元生活补贴。对新当选顶尖人才的培养单位,一次性给予300万奖励;对柔性引进的顶尖人,每年按用人单位实际给付的劳动报酬,给予15%-30%的资助为加大高层次人才团队引进力度,出台《青岛市科技创新高层次人才团队引进办法(试行)》,对引进团队带头人按照顶尖、杰出、领军三个层次分别给予500万、200万、100万元的生活补贴;对团队项目给予1000万元1亿元的综合资助。同时,为调动社会力量引才积极性,发挥市场机制引才作用,青岛将引才“红娘”奖金标准由原先的最高5万元提高至30万元,借助市场力量、撬动社会资本助力引才工作。在海外引才方面,通过在欧美等发达国家设立海外引才引智工作站的方式,延伸引才触角。

梧桐林需得好“杂交”——人才交流与合作提升人才。杂交才有优势,特别是人才,需要加强交流和合作,引发鲶鱼效应,促进人才的创新热情和激情。青岛市为大力促进人才的 “杂交优势”,着力加强国际化人才交流与合作,实行了“请进来”与“走出去”结合策略,多次举办蓝色经济国际人才暨产学研合作洽谈会、国际人才交流会、招聘会和联谊会,将人才“请进来”;组团“走出去”,赴海外高层次人才集中的重点城市高校举办海外人才招聘专场,招揽海外项目与人才。并且借助于“一带一路”政策,请沿线国家官员、资深专家举办各种高端会议、学术交流与商业合作等方式,进行国际人才智力交流合作机制建设。开展创新型国际城市建设相关专项交流活动,引入国际城市管理协会在青岛设立分支机构,并组织邀请国际城市管理协会官员和资深专家来青召开2017国际城市管理青岛年会;邀请海外人才和专家来青举行2017全球智库创新(青岛)年会、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机器人与仿生技术大会等国际专题会议;科学设计出国培训计划,优化培训结构,大力组织企业44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才出国学习培训,促进国际化素养水平提升。

梧桐林需得好“耕耘”——人才的服务和管理留住人才。人才服务是引才育才、用才留才的关键环节,为进一步构建国际人才服务体系,青岛完善了相关的制度体系,推动人才服务标准化、信息化、专业化、产业化、社会化和国际化建设,并在全国率先启动“外国人入境就业许可”和“外国专家来华工作许可”“两证”合一为“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在国际化人才来青后的“初创期”提供一对一服务,针对每位服务对象提供精准化个性化的解决方案和规范流程,为国际化人青岛市在全省为高层次特别是国际高层次人才首设“服务绿卡”;为国际化人才来青后的“适应期”提供保姆式无忧服务。为保障服务进行过程中畅通无阻,实现40多个部门联动,解决了社会保险、医疗保障、子女就业、驾照换领等一站式、一体化、联盟式服务;为国际化人才来青后的“发展期”提供联谊交流服务,增强海归人才和海外人才的归属感。青岛市大力加强人才的管理机制建设。根据中共中央《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的精神,制定了相关的落实政策,调研分析人才发展体制机制中的障碍和瓶颈制约因素,调研专家和人才管理标杆城市,从顶层设计的高度,对国际化人才管理体制和管理方式、人才集聚、人才培养、人才评价激励和服务保障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可操作的改革举措,明确了人才改革的时间表和路线图,为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提供了制度保障和方向。

梧桐林需得分层次——人才评价表彰人才。人才评价是人才发展体制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才资源开发管理和使用的前提。建立科学的人才分类评价机制,对于树立正确用人导向、激励引导人才职业发展、调动人才创新创业积极性、加快建设人才强国具有重要作用。青岛市围绕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人才评价上大下功夫。首先,评审权限下放。用人单位拥有中初级评审自主权,高级人才的评审委员会增加,拓宽了人才评价的平台。第二,摒弃僵化的考核方法。规定职称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不再作为青岛市组织的中级、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评审的必要条件。第三,推动成果转化政策创新,激发人才创新活力。青岛市首次以市委全会形式专题研究科技创新工作,出台《关于深入推进科技创新发展的意见》,在政府简政放权、为科研人员松绑、人才自主评聘、外籍专家“市民待遇”等方面深入改革、破解难题。出台《青岛市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股权和分红激励实施办法(试行)》,下放科技成果使用权、处置权和收益权,提高科技人员成果转化收益比例,真正让人才实现名利双收,形成了人人渴望成才、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局面,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