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德安:焕发乡村振兴“生命力”

来源:共产党员网    日期:2018-05-23    浏览量:

“我现在养了17头猪、30只鸡,20桶蜂蜜,种了2亩玉米,政府产业补助给了我5000元,去年收入增加了17000多元。”江西省德安市车桥镇九井村村民胡遵铎逢人就忍不住咧嘴着数着他现在拥有的“资产”。这个两年前村里有名的贫困户现在觉得自己变成“富人”了,腰杆子直了,脸上有光了,说话有底气了。

胡遵铎的脱贫成果只是德安县在实施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农民致富路上的一小缩影。2017年以来,德安县以“亮身份·强服务·争先锋”主题实践活动为载体,采取县级领导带头抓、乡镇党委书记亲自抓、帮扶单位协作抓、驻村“第一书记”具体抓模式,着力提升村级党组织的政治领导力、组织覆盖力、发展推动力和群众凝聚力,全力助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

强支部“政治领导力”为乡村振兴筑基石

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的具体体现,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如果村级党组织软弱涣散,组织力无法发挥,引领发展便无从谈起。

村级组织基础条件差、发展能力弱的邹桥乡石门村通过村通过配强支部书记、乡镇下派党建指导员,从支部建设抓起,重新制定“两学一做”和“三会一课”学习制度,严肃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以组织生活的正常化推进组织建设规范化,指导督促推行党务公开、村务公开,提高党支部联系和服务群众的工作水平;打造党建培训室,设置课桌、黑板、党建及扶贫书柜,给党员讲党课,给贫困户讲技术;打造“党员故事墙”,选取石门村当地不同年代的党员谈谈入党时的故事、想对党说的话;推行“党建+互联网+产业=脱贫之路”模式,发展“太空莲、大棚蔬菜、光伏发”三大扶贫产业,并依托邮政电商和阿里巴巴两大网络平台步入产业发展的快车道,村级面貌软实力、硬实力焕然一新。

德安县从党员队伍的有效规范管理,党组织日常活动的规范开展,党的工作要与其他工作有效融合三个方面,严格规范党的组织生活,落实“三会一课”等基本制度,抓实基层组织建设的规范提升,加大村级阵地建设,让党员集合起来,增强在党意识和党员意识,履行党员权利和义务,推动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

重引领 “组织覆盖力”为乡镇振兴树先锋

培育“两新”组织,发挥党员示范引领作用,让基层“两新”党组织成为乡村振兴的强力引擎。

林泉乡硕士党员邱永乾毕业后义无反顾回家乡种蘑菇,创建非公企业党支部——江西邱菇娘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党支部,采取“一名党员带头干事创业、一项技术引领群众致富、一群菇农投身田间地头”模式,以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为主题,以循环经济模式为基础,走出一条“党建+产业脱贫+专业合作社+专业种植农户”的产业发展之路。目前,基地现已投资600万元,占地面积200亩,主要种植香菇、木耳,年产食用菌150吨,年收入约200万元,为周边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80多个。公司党支部还设置党员责任区,响应扶贫号召与周边11个贫困户家庭结对子,鼓励贫困户发展成菇农,为他们提供优质高产菌种和全方位技术服务,真正实现“15分钟工作圈,人人有事做、月月有收入”。

“我48岁了,以前在外打工,不能照顾到家里的老人与小孩,去年这里有了蘑菇种植公司,我和同村的贫困劳动力走出家门不到10分钟,就有班上。”陈雪花说,自己在这里打工,每天工作8个小时,还包一餐中饭,按照80元一天计算工资,每个月有2400元左右的稳定收入。

在林泉乡,像陈雪花这种通过在邱永乾公司打工,以“车间在村头,岗位在门口”就业脱贫的并非个案。

近几年,德安县实施“党建+精准扶贫”,发展壮大聂桥葡萄、吴山皇菊、邹桥莲子、车桥黑木耳、高塘热带水果、塘山菊花、林泉“邱菇娘”食用菌、爱民花生等特色产业55个。坚持把支部建在产业基地、产业协会、专业合作社和农产品加工企业上,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120个,建立合作社党组织39个,覆盖党员110余人,共带动近1500户群众发展产业。同时,把党员责任区、示范岗设在致富项目上,大力党员鼓励和帮助贫困群众自办特色产业、入股民办产业合作社实现收益,不断放大党组织和党员在产业链上的富民效应,切实推动农村产业发展、农民增收,形成党建与经济发展同频共振、互动双赢的格局。

兴产业“发展推动力”为乡镇振兴壮底气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农村基层党组织凝聚群众力量,提高服务水平的物质基础,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基石。

在探索壮大村集体经济路径上,车桥镇义门村大胆尝试“党建+平台+产业合作社”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新模式,借助省高速集团驻村帮扶优势,着力发展黑木耳、光伏发电、农副产品、苗木四大产业,通过高速服务区扶贫专柜和江西嘉恒实业公司平台定向销售黑木耳、农副产品、苗木,2017年实现村级集体收入12万元。黑木耳产业每年能为全村35户贫困户分红1000元,参与种植的贫困户每户另行可增收1000-3000元不等;第一批14座50KW村级光伏扶贫电站实现并网发电,已产生收益50余万元,覆盖贫困户200余户,户均增收2500元。第二批新建36座50KW村级光伏电站,其中贫困村11座已全部并网发电,非贫困村25座已全部开工建设。

为改变村级集体经济水平不高、后劲不强面貌,打造产业兴旺、生活富裕的新德安,德安县充分发挥村级党组织的引领作用和党员的带动作用,通过“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的党建发展模式,探索出蒲亭镇牌楼村的资产运营型,车桥镇义门村、聂桥镇聂桥村的产业发展型,吴山镇蔡河村的能人带动型等公共服务创收、闲置资产盘活、集体土地经营和产业经济发展等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路子,集体经济收入来源结构趋于多元化态势,涵盖了一、二、三产业,并进一步向第三产业拓展。

聚人才“群众凝聚力”为乡镇振兴添砖瓦

鼓励党组织引领下的基层自治组织的发展,提高致富能手、乡贤、党员、村民组织对基层治理的参与度,为乡村振兴添加内生动力。

走进磨溪乡磨溪村,“党建+乡贤”乡贤志愿者协会公示牌格外醒目,由农村党员、退休教师、创业致富带头人、热心公益事业的爱心人士代表组成的乡贤志愿者协会,成为农村基层组织治理的新力量。25名会员在会长魏建忠的带领下,分成了矛盾纠纷调解、脱贫攻坚帮扶、环保政策宣讲、助学帮困、村务管理监督、乡村发展参谋六个小组,结合全村的实际情况和会员们的自身特色开展志愿活动。“退休了以后回到老家,发挥余热,与村里一起协调解决难题,为乡村发展出谋划策,这样的志愿活动不仅有意义,还让退休后的生活变得更加充实。”德安县磨溪乡磨溪村乡贤志愿者协会会长魏建忠说。

油面、辣椒酱等是不少农村群众喜欢制作的“土货”,为了帮助群众找到销路、增加收入,省劳模彭海潮、电商肖文斌、白茶熊继东等乡贤志愿者积极发挥自己的专长,高价收购群众制作的土特产,通过淘宝、微信朋友圈等方式进行销售,不仅增加了群众收入,解决了销路窄的问题。

德安县坚持以基层党建为核心,提升党的组织力为重点,在基层民主建设中要加强领导和引导,出台《关于进一步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的实施意见(试行)》,打造社区“党员议事”规则、鼓励党员一线亮身份当先锋、培育农村“乡贤协会”草根组织、积极推进村务监督委员会,提高村民参事议事主动性,引导农民党员在参与村级民主管理事务,特别是在“四议两公开”中,带头讲义务,积极参加到村“两委”组织的民主议事、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活动中,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有效增强党的组织优势、组织功能和组织力量,基层党组织建设持续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