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黔东南州党建活力变攻坚动力

来源:人民日报    日期:2018-07-23    浏览量:

日前,贵州黔东南州委挂起的脱贫攻坚电子倒计时上显示“937天”。黔东南州有力推动党的建设各项工作与脱贫攻坚深度融合,使组织优势转化为扶贫优势,党建活力变成攻坚动力。2017年,全州减少贫困人口20.01万人,贫困发生率从2016年底的18.08%下降到13.6%,下降4.48个百分点,23个贫困乡镇和261个贫困村实现摘帽。

打造“创业发展型”带头人

“作为全国脱贫攻坚主战场的核心区,我们要抢抓机遇、整合资源、发展产业、找准销路,铆足劲来带领村民致富。”谈及如何带领群众脱贫,丹寨县卡拉村村支书王玉和满怀激情地说。

近年来,卡拉村依托全面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契机,围绕“支部带实体、党员带产业、致富能人带贫困户”“三带”模式,全面推广“十户一体”“强村带弱村”抱团发展,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引领全村抓产业发展,带动“乡村旅游+农家乐”等产业,实现全村2017年人均占有粮455公斤,人均纯收入8350元。同时,坚持把选优配强基层党组织书记作为突破口,大力实施“头雁工程”,打造改革意识强的“创业发展型”村干部,成为黔东南州农村党建示范点。

针对基层党组织书记年龄偏大、文化知识不高、决策水平偏低、缺乏创新精神等问题,黔东南州大力优化改善村带头人结构。“全州选举产生的2323名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中,有1485名致富能手、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和返乡创业农民工被选入村(社区)党组织书记队伍、占63.93%,高中以上学历1492人、占64.23%,45岁以下1245人、占53.59%,80%以上的村干部达到‘创业发展型’标准。”州委党建办副主任李章和说。

沉睡的资源变真金

7月初,穿过万亩竹海的旅游步道来到三穗县八弓镇界牌村。远处的山坳间,青房瓦盖鳞次栉比、错落有致;田间地头,猕猴桃、金刺梨等绿色农业如待字闺中;放养的生态鸡在林子里穿梭觅食,林下经济风生水起。

“界牌村这几年的变化,得益于村党支部牵头,让沉睡的资源变成真金白银。”三穗县委常委、组织部长、统战部长石宏敏介绍,该村采取“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统筹规划,提高农业组织化、集约化程度。

“金刺梨三年才能挂果,没有经济收入,想要壮大发展太难。”面对发展困境,村党支部书记龙秀坤没有退缩,“通过实施农家乐、稻田养鱼、林下养鸡等‘短、平、快’项目,解决核心产业前期发展收益小的问题。”

2017年,界牌村实现了“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超百万,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万元”的“双超”目标。

发展“党带群十攻略”工作法

“‘五步工作法’、产业革命‘八要素’和抓党建促脱贫‘十攻略’,是我们抓党建促脱贫攻坚的重要法宝。‘五步工作法’是‘过河’的‘桥’和‘船’,‘八要素’和‘十攻略’是‘过桥’的方式和‘渡船’的方法。”黔东南州委常委、组织部长马磊说。

在“十攻略”实施前,农村邻里纠纷多,入村小路全被猪牛粪覆盖,村民上访现象严重。县委组织部和乡党委多次调研分析后认为,原因在于基层党建薄弱,村集体经济存在空壳现象,村干部带头创业信心不足,村民脱贫致富内生动力不足。为此,乡党委把基层党建工作提上了首要位置,发展“党带群十攻略”工作法,村干部、党员和群众的精气神进一提升。

“我们发现村里问题后,一开始不知如何处理。按照‘十攻略’,我们迈开双脚,了解村情民意,工作就有了抓手,然后一一着手解决。”台江县方召镇齐福村驻村干部叶锐说,“十攻略”工作法,现已发展成台江县党员干部的行动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