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提高城河南 提高城镇化质量镇化质量
来源:人民日报 日期:2018-08-12 浏览量:
《2017年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7年河南城镇常住人口4794.86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0.16%,比上年末提高1.66个百分点。
河南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突破50%,虽然与全国平均水平58.5%仍有差距,但对河南来说,意义非凡。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研究员魏后凯说:“从一般经济规律来讲,城镇化率突破50%,代表了河南城乡发展的3个历史性突破:由‘乡村河南’向‘城镇河南’快速迈进,由城乡二元向城乡一体稳步推进,由传统生活向现代生活逐步演进。”
作为一个有着超过一亿人口的内陆大省,如何推进城镇化?河南的思路很清晰:以中原城市群为主体,抓好城镇体系上下两头,以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引领带动大都市区建设,以中小城市和县城为重点实施百城建设提质工程,构建多极支撑、大小结合的城镇体系和空间结构,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充分释放新型城镇化蕴藏的巨大内需潜力。
“以人为核心,大手拉小手,青山傍绿水。”河南省社科院环境与城市研究所所长王建国这样诠释河南的城镇化。
河南没有“摊大饼”或“抓大放小”,县级城市是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关键环节,河南百城建设提质工程能够打造更多的城镇化平台,不仅可以就地解决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问题,也将吸引更多的农业人口进城落户和生活,促进空间城镇化相对均衡发展,提高城镇化质量。
河南新型城镇化不是冰冷的钢筋水泥、高楼大厦,而是以绿荫城、以水润城、以文化城、以业兴城,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2016年,河南以县级市为重点,推出百城建设提质工程,突出城市特色设计,深挖城市历史文化,做好城市生态修复,塑造城市特色风貌,进一步完善城市特色定位。得益于百城建设提质工程,兰考、汝州等多个县市华丽转身,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外出务工老乡返乡创业、就业安家。
“在公司种地和在老家种地可是两码事。”在郑州新郑市君源有机农场,来自南阳的金条在田里忙前忙后,她每天的工作就是照料田里的瓜果蔬菜。“在家种地,靠天收成;但在公司种地,不仅有专家技术指导,而且每月都有固定收入,种出来的有机瓜果蔬菜都是私人订制,快递到家。”
在金条的眼里,新郑户口才是“金条”。得益于河南户籍制度改革,金条和丈夫去年初已经把居住证换成了新郑户口,楼房买了,两个孩子也顺利入学。“骑电动车上下班、送孩子,20分钟就够。”金条很满意,“现在,我既是新郑人,更是新郑州人!”
新型城镇化不仅是空间的城镇化,更是人口的城镇化。2014年,户籍制度改革在河南全面提速,2016年全面推行居住证制度。截至去年底,河南共有186万人持有居住证,同时享受教育、基本公共就业等6项基本公共服务和9项便利,特别是将进城务工农民工随迁子女义务教育纳入公共教育体系并享受同等待遇,还建立了城乡统一的居民基本养老、医疗保险制度。
近5年来,河南共开工各类保障性安居工程245.02万套,累计保障(分配)近120万套(户),覆盖约360万人;新建改扩建幼儿园2196所、城镇中小学2060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