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黎川:“六重六强”做好抓党建促脱贫工作

来源:共产党员网    日期:2018-09-27    浏览量:

为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群众工作优势,江西省黎川县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中组部召开的深度贫困地区抓党建促脱贫工作经验交流座谈会议精神为契机,坚持“六重六强”,进一步强化贫困地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队伍建设,大力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不断发展壮大薄弱村空壳村集体经济,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一、注重用人导向,建强干部队伍,打造坚强核心。县委在选人用人上,对加强贫困乡镇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队伍建设厚爱一分,树立鲜明用人导向,注重把“三类人员”推向贫困乡镇,即年轻力强、敢闯敢干的机关干部,勇于担当、思路开阔的年轻干部,经验丰富、善打硬仗的乡镇领导干部。同时,在选配乡镇领导班子成员时,对有一技之长、所学专业与脱贫攻坚相融合的干部,优先使用。去年乡镇领导班子换届以来,全县共向贫困村所在乡镇领导班子配备了40多名科级领导干部,其中,从事扶贫工作的85后乡镇党委副书记占33.3%,县直单位选派的年轻干部占20%,从基层一线脱贫攻坚岗位上选拔的优秀干部占75%。

二、注重夯实基础,建强村级组织,提供人才保障。狠抓贫困村党组织建设,注重配齐配强村党组织书记,落实“三个到位”,即软弱涣散村的村党组织书记整顿到位、党组织书记空缺的补充到位、不重视党建不重视扶贫工作的村党组织调整到位。目前,已对8个村级党组织书记作出了调整和补充。其中,西城乡余坑村的原村支部书记因工作不力被劝退,安排了一名市党代表大学生村官赵国辉任村支部书记。赵国辉带领全体村干部和党员,一心一意促脱贫。一年来,争取了40多万元项目资金,重建了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在驻村工作队的支持下,投入20多万元发展了沃柑产业,带动20多户贫困户脱贫。狠抓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注重从退伍军人、返乡大中专毕业生、退休教师和其他公职人员中选拔村干部,建强村级后备干部队伍人才库。加大贫困村党组织保障,优先安排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资金项目等,优先安排县直经济部门、涉农部门挂点帮扶。至目前,全县15个“十三五”贫困村全部安排了县直涉农、经济部门挂点帮扶,已有6个村实现了脱贫。

三、注重帮扶实效,建强扶贫队伍,促进脱贫攻坚。我县共有108支由省、市、县直单位选派组成的驻村工作队。其中,县直单位选派了98个驻村工作队。为了加强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教育管理,实行“三个一律”,即驻村工作队一律岗前培训,主要学习扶贫、信访、综治、组织、新农村建设等方面知识;一律吃住在村,要求与原单位工作脱钩,严格执行省、市有关驻村工作纪律;一律亮晒实绩,要求记好驻村工作日记,将驻村工作成效亮晒在村务党务公开栏。为了抓实“三个一律”,县委成立了专门巡察组,主要对驻村工作队遵守驻村工作纪律和落实帮扶责任情况进行督查,采取不定期明察暗访方式,对未在岗在位或帮扶不力的,约谈驻村单位主要领导,明确整改时取。开展脱贫攻坚结对帮扶“四比四看”(比业务,看档案资料;比作风,看上户情况;比服务,看帮扶效果;比成效,看群众反响)评比活动,对倒数三名的进行全县通报批评,并将评比结果作为各选派单位扶贫工作年度考核的重要依据。至目前,第一书记及驻村工作队累计解决民生实事3000余件,协调落实帮扶资金1265.5万元,对接实施项目79个,落实扶贫助学资金1201.3535万元,帮扶贫困学生6538人。县纪委、县委“活动办”督查通报了30多个执行工作纪律不到位的驻村工作队和有关人员,对3个单位主要负责人进行了约谈。

四、注重先锋示范,建强党员队伍,推动双带致富。坚持把推动党员带头致富带领致富作为贫困村脱贫攻坚的关键,在贫困村党组织中,深入开展农村党员“三亮”活动,即亮党员身份、亮岗位职责、亮承诺事项。在农民党员家中挂上“共产党员户”或“共产党员示范户”牌,根据党员年龄、特长等情况,对农村党员设岗定责,划定党员责任区,并作出服务承诺。目前,全县15个贫困村全部开展了党员“三亮”活动,有效发挥了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潭溪乡三都村村支书记邓水明自己带头栽种烤烟,带动本村50多户农户栽种烤烟,帮助20多户贫困户实现了创业就业。日峰镇店前村大学生村官范强,自己带头与党员大户养殖鸭子,让全村贫困户以扶贫资金、劳力入股等方式,带领贫困户脱贫致富。至目前,全县共有1000多名农村党员致富带头人,大力发展产业,带领3000名贫困户脱贫。

五、注重广开渠源,建强集体经济,保证有钱办事。坚持多元化谋发展理念,积极拓展壮大薄弱村空壳村集体经济路子,采取“三项举措”,保证有村集体经济有较稳定收入。一是发展产业赚税钱。依托本县烤烟特色产业,鼓励贫困村特别是经济薄弱村积极栽种烟叶。2017年,全县共栽种烟叶2800余亩,获取烤烟返还税2000多万元。目前,全县80%村均获得2-10万元烟叶税收入。二是以“地权”换产权。通过大力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和林权流转,鼓励产业公司统一经营农户自愿转让出的土地和林地。宏村、社苹、龙安等乡镇辖区内17个村均采用该模式发展香榧产业,村级党组织帮助香榧产业公司协调农户土地流转、出租等事项。香榧产业公司拿出部分香榧树苗,无偿由村党组织经营,收成由村组织获得;三是以资金投入赢红利。探索由乡镇党委牵头引领,统一部署,投入资金交由村党组织与本村产业大户相结合,共同发展本村特色产业。西城乡党委为其辖区内贫困村余坑村投资2万元用于发展沃柑产业,并将由此产生的效益40%作为村集体收入。

六、注重思想引领,建强宣传系统,推动自力更生。始终把加强群众思想教育和组织发动群众,作为抓好扶贫工作的出发点和着力,采取“三种方式”,切实解决群众“等、靠、要”思想。一是借助媒介宣传发动。通过“黎川发布”、“黎川微组工”等媒介,深入教育宣传和组织发动群众,不定期推送脱贫攻坚政策。二是依靠驻村干部宣传。印发全国、全省、全市有关脱贫攻坚宣传知识,由驻村工作队分发到群众手中,并面对面进行宣传讲解。三是树立典型示范带动。树立自力更生脱贫典型,通过身边人身边事来教育身边群众。至目前,全县共印发各类扶贫资料20000多份,组织扶贫知识宣传100多场次,选树了50位自力更生、自主创业的贫困户作为脱贫典型,取得了良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