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探索“大党建”机制引领社会治理创新变“独角戏”为“大合唱”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日期:2017-08-09 浏览量:
“‘大工委、大党委’这个平台真是太好了,把社区和驻区单位多年未处理的问题协商解决了,使惠民的好事真正落到了实处。”近日,在西安市莲湖区北院门街道,学习巷社区与西京饭店长达6年的门面房使用争议终于达成共识,最终由企业将门面房低价租赁给社区的困难群众开展经营,“群众得实惠”与“企业见效益”双赢的局面,让社区党支部书记白秀兰十分高兴。
今年以来,西安市把加强基层党的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作为贯穿社会治理和基层建设的一条红线,创新街道“大工委”和社区“大党委”等“大党建”工作机制,推动社会治理工作由“相对封闭”向“更加开放”升级转变,为实现追赶超越、建设“大西安”提供有力保障。
“大党建”有大作为
“每当遇到像占道经营、道路照明等难题,我们都不知道该找谁去协调,企业跟街道、社区的联系都太少了!”在莲湖区“西大街商圈”,百盛百货公司党支部书记侯寿军曾经发出这样的感叹。
西安“西大街商圈”,被誉为“西部商业第一街”,由于处于核心地段人流量大,总是聚集了很多小商小贩,占道行为屡禁不止,不仅干扰了百货公司的正常经营,也严重影响了“西部商业第一街”的秩序和形象。
针对这些问题,西安市进一步打破城市党建封闭单一的传统模式,在全市城市街道积极推行街道“大工委”和社区“大党委”,推动传统社区党建与驻区单位、新兴领域党建融合,促进区域互联互动,共解发展难题。
在“大党建”工作机制下,莲湖区委将百盛百货公司纳入区域化党建联席会议成员单位,积极协调公安、城管、工商、卫生等部门开展联合执法,有效杜绝了占道经营等不良现象。
目前,莲湖区委已将“西大街商圈”内57家基层党组织吸收为党建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3000余名党员职工先锋模范作用。同时,新城区金康路、碑林区骡马市、雁塔区小寨路等知名商圈和街区,也正在以“大党建”的凝聚力量,吸引着大量客商入驻兴业。
“大工(党)委”有大智慧
“那几个武警战士的擒拿表演真精彩,咱社区能组织这么好的晚会真不简单”。5月的夜晚,碑林区张家村街道黄雁社区晚会的观众席里,居民张大妈高兴地和党支部书记陈蔷聊了起来。
“这里面不光是咱社区一家,还有省能源职业学院提供的设备、市人寿保险公司布置的舞台。”陈蔷说,“一下子能协调这么多力量,在过去我们连想也不敢想啊。”
“我们推行街道‘大工委’和社区‘大党委’工作机制,就是想通过党建工作共抓、辖区资源共享、精神文明共建、服务难题共解、公益事业共办,形成以党建统领服务、以服务凝聚人心‘一元主导、多元参与’的城市治理新模式,为构建幸福和谐宜居社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西安市委组织部副部长施利民说。
什么是“大工委”?就是“共同协商解难题”。以街道党工委为统领,聘请辖区内有一定影响力的驻区机关、企事业单位、非公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等党组织负责人,担任街道“大工委”委员,定期召开共驻共建协商会议,搭建起区域内“大事共议、实事共办、要事共决、急事共商、难事共解”的“5事5共”平台,合力解决制约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困难和问题。
什么是“大党委”?就是“共驻共建优服务”。将组织关系隶属于街道的非公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党组织划归社区,根据党章规定和实际工作需要成立社区党委(党总支),由社区党组织书记任“大党委”书记,通过定期召开党群民主议事会,引导组织发动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社区党建、社区治理。
截至目前,西安市在93个城市街道全面推行了“大工委”制,862名驻区单位党组织负责人被聘任为兼职委员,累计协调解决各类问题221个;已建社区“大党委”560个,召开党群民主议事会1348次,实施各类服务项目678个。
“大家庭”有大幸福
“现在我们楼栋也有了党组织,有什么需求只要一个电话,十分钟内便有人上门服务。”户县甘亭街道人民路社区老党员李大爷说,“生活在这样的社区真是嘹咋咧(好极了)。”
人民路社区利用“大党委”这个平台,把社区细化为多个网格,将“党支部建在网格上”“党小组建在楼栋中”,并充分整合辖区120余家企事业单位和商户的服务资源,向社区居民发放《党建便民服务手册》,形成了“十分钟便民服务圈”,实现了为民服务“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
“十分钟便民服务圈”只是一个缩影。在推行街道“大工委”和社区“大党委”工作机制过程中,西安市持续深化驻区单位和在职党员到社区“双报到”活动,开展志愿服务;对社区“大党委”和志愿者难以提供的服务,采取政策引导、资金支持、购买服务等手段,引进具备专业资格的社会组织,通过引入第三方服务,形成“居民群众点单、社区党组织下单、社会组织接单”工作模式,为驻区单位、社区居民群众提供专业、精准、有效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