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江门:“互联网+大数据”升级“智慧人社”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日期:2019-04-02 浏览量:
近年来,广东江门市人社局充分运用“互联网+大数据”技术,不断升级“智慧人社”服务,打造“智慧人社”服务、管理和治理新模式,推动政务服务“线上线下”融合,使广大百姓“不进人社部门的门,能办人社部门的事”,足不出户享受网上人社公共服务,大大降低了市民的行政办事成本,实现了业务经办高效化、公共服务智能化、管理监控精准化、决策分析科学化。
全面推行“线上+线下”,打造便民服务新模式。为方便群众办事,线上,通过“五邑人社”微信公众号、“智慧五邑”App、“粤省事”微信小程序,先后推出医保定点门诊选点、求职招聘、“刷脸”养老金领取资格年审、就业补贴申请、技能培训报名等158项人社服务,其中33项实现“零跑腿”,涵盖就业创业、人事人才、社会保险、劳动保障等各业务领域,线上访问服务每日超5000人次。线下,该局在各社保卡合作银行网点、人社服务站所、农村等人口密集区域配备了1185台社保卡自助服务终端,方便市民就近、就地享受社保服务。该局在全省率先推出新办社保卡“即办即取”试点服务,市民办理社保卡无需再经历制卡的等待过程,大大提高社保卡的申领效率和使用体验。该局联合江门市中心医院推出医疗在线结算功能,实现微信结算支付医疗费用,成为全省首个开通微信门诊医疗费用结算和医保支付功能的地级市。
全面推行“互联网+就业实名制”,打造用工管理新模式。江门市人社局通过推行“互联网+就业实名制系统”,为企业提供用工备案和用工情况申报的网上服务功能,在全面掌握全市用工情况的同时,免除了企业来回奔走的麻烦。目前,江门市2.88万家用工三人以上企业中已有2.45万家完成注册,注册使用率达85%,累计用工备案2.38万家,累计用工申报2.26万家。同时,针对建筑领域劳资纠纷突出问题,该局建设了建筑领域工人实名制管理信息平台,通过收集工地工人实名制信息,在工地实现人脸识别考勤,根据考勤记录,系统自动生产工资台账,由承建单位确认后通过系统自动将工资直接发放到工人社会保障卡,实现了工人工资发放全流程跟踪监管。目前,江门市已有320家施工单位和814个建设项目纳入管理,促使欠薪问题得到有效治理。
全面推行“互联网+大数据”,打造精准施策新模式。江门市人社局建成了大数据采集平台、网络爬虫感知平台、数据仓库、大数据算法模型、大数据展示平台,应用于全民参保登记、社保扩面、风险分析、就业精准扶持、政策优惠精准推送等业务。一是助推全民参保登记。通过单位参保、个税申报、用工备案数据对碰分析,得出单位“实有员工人数”,针对备案率低、诚信差的用人单位,同时将“应参未参”员工数据推送给地税部门,及时组织联合执法检查。二是提升劳资纠纷风险防范效能。通过对企业欠薪、大规模裁员、劳资纠纷、参保率低等风险情况进行分析,量化各项风险指标,建立风险企业特征模型,对存在风险可能的企业进行预警,及时进行风险排查,防患于未然。三是精准推送、智能审核优惠补贴。通过多渠道采集个人及单位信息,大数据算法自动为个人和单位打上人社属性标签,自动向符合政策补贴申领条件的群体推送申请提示,并运用大数据对相关申请进行智能审核,进一步减少申请材料的递交和群众往返办事窗口的次数,实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