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聚气、服务凝心、文化铸魂 贵州丹寨让群众安心搬放心住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日期:2019-07-26    浏览量:

“搬迁到社区生活后,挣钱的路子更宽了,一个月能挣两三千块钱,生活越来越好了!”贵州丹寨县金钟安置点搬迁群众熊正忠高兴地说。近年来,丹寨县以党建工作为引领,以党建聚气、服务凝心、文化铸魂为目标,用好党建、就业、便民三张名片,努力把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地党建工作推上新台阶。

安置小区有了党员之家

“哪里有搬迁安置点,哪里就有党组织”,丹寨县设置“楼栋+党组织”模式,让思想活起来!为此,该县对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党员进行全面排查,摸清搬迁点党员底数,建立党员花名册,并采取派驻帮建、选派党建指导员等方式,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建立党支部,促进党的组织和党建工作全覆盖。

“打破地域限制,及时将党员搬迁户党组织关系转入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党组织,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进行统一管理,采取专题培训等方式对搬迁党员进行思想教育,着力摒弃陈旧思想观念,快速融入城市生活。”金钟社区党工委书记马系东说。

目前,易地移民金钟安置点社区已建立社区党组织3个,实现对移民安置点全覆盖。同步组建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和民兵、调解、治保等社区组织,健全社区组织体系。实行社区网格化管理,建立社区网格117个,在党员达到3名以上的网格设立党小组,延伸了党组织触角。

“党员之家”成立后,党支部广泛收集社情民意,了解搬迁群众诉求,探索建立了“楼栋党小组+合作社+贫困户”的产业扶贫模式,通过楼栋党小组带动创办苗族银饰、蜡染工艺等,为群众提供就业岗位。

“在安置小区成立了党员之家,让我们搬迁来的党员找到了组织和主心骨,定期组织我们学习培训,让我们在思想上、就业上、创业上有保障!”金钟易地扶贫安置点金扬社区党支部书记陈嘉亮说。

就业增收富起来

搬得出,还要留得住。

社区党工委把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服务作为重中之重,力促搬迁群众就近就业。整合各类涉农培训资源,广泛开展综合培训,切实提高移民群众的就业能力。据统计,去年以来,共开展劳动力培训35期9489人次,包括电工、SYB创业、烹饪等。

社区党工委依托县委开展“自主创业解决一批、推荐就业解决一批、公益岗位解决一批”的“三个一批”活动,确保每户至少有1人以上稳定就业,实现增收有保障。此外,通过公益性岗位、外出务工、推荐到开发区企业、县城内临时岗位就业等,积极帮助搬迁群众解决就业难题。同时,积极发展产业扶持项目,通过与贵州恒道丹林等企业对接协调,在开发区启动建设后续产业(钵栽蓝莓)发展示范基地,由搬迁群众组成合作社进行管理。引导搬迁群众利用“特惠贷”资金入股马鞍精品葡萄、提子合作社,通过合作社带动扶持搬迁贫困户发展产业增收致富。据悉,搬迁群众自主创业613人,推荐到企业、工地务工1180人,公益性岗位解决就业12人,依托产业基地就业94人。

“搬迁后,移民社区帮助我们安置就业岗位,每人每天收入在100元左右,务工一个月顶得上在家种地一年的收入了。”金钟安置点金泉社区群众余大付说。

让搬迁群众回归“乡愁”

“每天晚上,搬迁群众都会聚集在广场,吹着芦笙,唱着苗歌,敲着铜鼓跳起舞……”从雅灰乡杀益村搬迁而来的罗朝熙兴高采烈地说。

社区党工委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建设上,打造以民族文化元素为主题的和谐宜居家园,建设有文化广场、休闲长廊、踩鼓场、苗族芦笙场等,把苗族文化吸纳进来,让搬迁群众回归“乡愁”。

“儿子就在金钟一小学校读书,出门就到利民医院,进城有公交,搬迁到这里生活,我十分满意。”金钟社区搬迁群众杨小兰说起搬出“穷窝”的变化,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

设置金钟社区安置点以来,丹寨县依托安置点路网便利的优势与县城互联互通,开通公交车,完善学校、医院等“一站式”便民利民服务站配套设施,设置社会保障、社会救助、医疗卫生、劳动就业、计划生育等服务窗口,为搬迁群众提供就业咨询、培训服务、政策宣传、诉求受理、水电缴费等便民服务事项,方便群众咨询办事,实行一站式办理,优化社区服务体系,让群众安心搬、放心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