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合肥包河区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打造“红色校园”
来源:党建网 日期:2019-09-27 浏览量:
今年以来,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全面实施以打造“红色阵地”、培育“红色标兵”、开展“红色教育”为主要内容的“红色校园”工程,推进党建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激活校园党建“细胞”,以“党建强”引领“教育强”,全力推动教育事业“优质均衡、内涵发展、人民满意”。
“红色阵地”覆盖到校园每个角落。一是组织设置全覆盖。重视优化各类学校党组织设置,统筹抓好公办和民办学校党建工作,将规模较大的学校党总支升格为党委,区属公办幼儿园单独成立党支部,规范民办学校和培训机构党组织和党员管理,结合年级组、学科组设立一批功能型党小组,促进党建与教学深度融合,提升党组织建设和党的工作质量水平。加强党员教育培训,成立包河区教育系统党校,实施“百千培训计划”,每年培训100名党务工作骨干和1000名党员教师骨干。强化党建工作考核,形成党建督查、纪检督查、教育教学督查“三督联动”机制。二是活动阵地全覆盖。按照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六有”标准,规范建设学校党员活动室,积极创建党员、团员、少先队员的“红色家园”。在51所区属学校广泛开展“挂牌子、亮身份、树典型”活动,推进“三星”职工之家建设全覆盖。组织教育系统党员志愿服务队走进街道社区共同开展活动,促进校园党建与街道社区党建互通共进。三是宣传阵地全覆盖。突出红色基因传承,将党的历史、革命传统、英雄故事等融入学校文化、纳入思政课程。在校园显著位置设立宣传展板、悬挂英模画像,在校园图书馆设立“红色图书角”,举办“红色故事会”,在校园走廊设立“红色文化长廊”,开办书画展览,在校园网站开辟党建专栏,播放红色视频,让红色文化随时随处可见,滋润学生心灵。
“红色标兵”分布到学校每个岗位。一是岗位标兵作示范。组织开展学校党组织书记、校长“思政微课”征集展示活动,校级领导带头开展上好思政课。开展“党员示范岗”“党员示范课”“优秀党员名师工作室”评选和“美丽课堂 党员争先”教学评比等活动,鼓励党员在各类教学竞赛中创优争先。着眼把骨干教师培养成党员,把党员教师培养成教学、科研、管理骨干,健全完善“双培养”机制。二是师德标兵展风采。持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开展“包河好老师”评选、新入职教师“一日助教”等活动,组织党员教师到结对帮扶的大别山革命老区进行扶贫支教。主动听取学生家长意见建议,开展“千名党员教师访万家”活动,2600余名党员教师和1500余名非党员教师积极参加,覆盖近20000名学生,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共青团中央官微等媒体予以报道。三是创业标兵强支撑。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加强校级班子和中层管理人员队伍建设,让更多热爱教育、业务精湛、善于管理的年轻干部进入校级班子。全面加强“名校长工作室”“特级教师工作室”“名师工作室”“名优班主任工作室”建设,478名包河区名师、学科带头人中,党员教师占比超过75%,并已成为包河教育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
“红色教育”浸润到全区每名学生。一是用足“红色教育”资源。充分发挥辖区渡江战役纪念馆、安徽名人馆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用,对学生开展党史国史军史教育。充分发挥大别山革命老区红色文化,开展党员教师“红色记忆寻访”活动,激发党员同志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充分发挥青少年活动中心等资源,打造集宣传、展示、教育功能于一体的红色德育课堂。二是用活“红色教育”载体。立足课堂教学主阵地和各学科教学内容主渠道,强化思政课教学。积极开辟德育第二课堂,以入团入队、升旗等仪式和重要节日、纪念日为载体,适时开展红色教育。举办“青春心向党?建功新时代”百年五四纪念、“红心点燃童心”传承红色基因、“红心向党 歌唱祖国”庆“六一”、百名“新时代好少年”评选等主题活动,让红色教育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三是用好“红色教育”课程。不断完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课程体系,编辑出版《美丽学生》等区本、校本德育教材和读本。结合语文、数学、历史、地理等学科教学,融入时政新闻、革命历史、传统文化、安徽省情等内容,不断丰富德育课程内涵。加强课题研究,形成符合幼儿园、小学、中学不同年龄段学生认知能力的德育课程研究成果,形成了合肥师范附属小学“党员爸爸妈妈进课堂”活动、合肥师范附属小学第三小学戏曲课程、屯溪路小学“日常教学实践+学科育人”等一批优秀实践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