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一网一门一次”改革提升满意度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日期:2019-09-29 浏览量:
近年来,广西人社系统大力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促进了人社事业上台阶、上水平,特别是2018年以来,该区把加强系统行风建设作为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抓手之一,以推进“一网一门一次”服务改革为抓手,着力解决群众办事中的痛点、堵点、难点等问题,有效提升了群众满意度。
加大“一网通办”力度,打破业务板块间“信息孤岛”
建立全区社保服务“一张网”。该厅打破过去按险种业务分块各建系统的孤岛格局,开发“多险合一”的广西社会保险经办管理信息系统,做到“内部融通、外部联通、上下贯通”。计划今年底前全区完成统一上线工作,届时广西将实现全区社会保险业务一网通办、一事通办、异地通办。
探索人社业务网上协同。南宁市全面废除原有的社保、就业、人事、职称、监察、仲裁等10个业务系统,建立全市统一的“智慧人社”系统,实行“一人一号、一企一号”的统一数据库。
推动网上服务事项“应上尽上”。实现从网上咨询、网上申报到网上预审、网上办理、网上反馈“应上尽上、全程在线”。2018年4月,广西人社厅党组经深入调查研究决定,率先在自治区本级推行“网上办事”,实现了当年底本厅对外办事事项90%实现网上办理,其中就业、社会保险业务95%的事项可以在网上办理。自治区社保局自助区实现24小时服务,可以随时查询基本信息、自助认证、打印社保证明等,灵活就业人员实现了微信缴费,参加网报的单位有4180家,占总参保单位比例93%。
推行“一窗通办”改革,解决办事“多头跑”问题
该厅按照“一窗受理,后台审核,限时办结,统一反馈”的原则,融合窗口受理、网上申报及移动终端办理等多种方式,一体化提供无差别的公共服务。
全区社保经办机构,在窗口设置上,变“多门多窗”为“一门综窗”,将对外服务大厅整合为业务受理和结果反馈“一进一出”2个大厅;在职能优化上,变“险种业务”为“业务环节”,实行受审分离,将处(科)室统一调整为受理、核定、反馈等环节,更好地防范基金“跑冒滴漏”和经办人员“吃拿卡要”等;在人员培养上,绝大多数窗口经办人员逐步从只懂一项业务的“专才”变成了所有业务全懂的“通才”。办事群众到受理大厅的任何一个窗口,即可办理五个险种的所有业务。
2018年12月18日,南宁市人社局在全区率先实施人社“一门式”服务改革以来,减少群众“多头跑”2万多人次,减少填报材料6万多份,12333电话调查满意度由上线前88%提高到96%。
着眼“一次办好”目标,让现场办理事项“最多跑一次”
扎实推进数据共享。该厅按照“无条件归集、有条件使用”原则,积极与公安、民政、教育等部门做好对接,推动信息共享、业务协同。截至2018年底,广西社保局已向自治区本级数据共享平台共享了社会保险经办等方面的信息9亿条。
大力推进减材料、减环节。编制印发了广西人社本级容缺受理清单,可容缺受理的办事事项6个、材料11项。编制完成全区人社系统五级证明事项和盖章环节清理规范清单,梳理证明事项88项,拟取消32项,精减率36.36%
推进“最多跑一次”向基层延伸。加强村级服务站点建设,全区共完成建设的村级就业、社保综合服务中心14268个,实现区市县乡村五级公共就业、社保网络服务平台联网,城乡基本公共服务直通“最后一公里”已初步实现。
统一全区人社服务标准。编制完成“一次性告知”“最多跑一次”“一次不用跑”3张清单和“八统一”清单,实现了同一事项的事项名称、事项编码、适用依据、申请材料、办事流程、业务经办流程、办理时限、表单内容等八个要素统一,在自治区、市、县级实现了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
下一步,广西人社系统将持续推进行风建设与党风廉政建设有机融合,通过推进公共服务标准化、便民化、信息化,推动权力在阳光下规范、廉洁、高效运行,不断提高人民群众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