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西:党建引领 探索农村“抱团养老”新模式

来源:人民网    日期:2019-11-15    浏览量:

在人口快速老龄化的今天,基数庞大的老龄人口对于养老的需求十分强烈,除了原有的家庭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和以房养老以外,近年来,一种由相熟的人长期生活在一起,相互陪伴、相互扶持,共度老年生活的新型“抱团养老”模式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

如今,这股“新风”也吹进了黑龙江省鸡西市最西端的麻山区。这个城镇加上行政村只有3.1万人口的行政区,针对基层反映农村独居老人、空巢老人等生活自理困难的实际问题,通过党建引领、党员带动,探索起了农村“抱团养老”新模式。

留守老人 搭伙吃住“抱团玩儿”

麻山区距离鸡西市中心区向西半小时的车程,16个行政村分散在麻山区周围,这里因煤矿建区,又因煤矿并到其他区,导致人员骤减。如今,麻山区3.1万人口却有着20%以上的老龄人口,行政村内更是半数以上都是子女在外的留守老年人,且多患有慢性疾病,自己做饭、烧柴、取暖、整理家务都成了问题。

太和村72岁的王清玉老人有三个子女,生活得最好的大女儿在哈尔滨当会计师,在繁华路段购了大房子,还专门给王清玉留了一个房间,可是王清玉却说:“住不惯,不自在。我在屋里呆不住,爱溜达。在哈尔滨,出了小区周围全是一样的楼,我都丢两回了。”

2018年年初,太和村党支部在走街串户了解留守老人的困难,并对拟建驻村“助老驿站”开启意向调研,王清玉高高兴兴地报了名。

一进院子,就看见黑亮亮的煤堆,这是鸡西市民政部门在入冬前送来的。屋顶安装太阳能热水器,屋内设施齐全,王清玉坐在棋牌室里温暖的火炕上,喜笑颜开。“想溜达,出门就是走了几十年的老路,丢不了。想聊天,都是老熟人、老朋友。一天三餐有人做,火炕有人烧。每天打打牌,遛遛弯,晒晒太阳,多好。”王清玉说,这就是他想要的晚年生活,自己高兴了,儿女也放心了。

进入和平村助老驿站,外屋是两桌老人围在一起,一桌打扑克,一桌下象棋,气氛热烈。里屋厨房里巨大的铁锅冒着热气,香味四溢。正在做饭的大姐热情介绍:“今天中午有十多位老人在这里吃饭,我下点烂糊面条,老人们愿意吃这口。”

新发村建立了助老驿站后,村里的万大娘从鸡西市区的养老院高高兴兴地搬了回来。住进了“小单间”,不但一个月省了近一千元钱,还能天天看见老邻居老熟人。

村里的老人有住的需求,城镇里的老人有“玩”的需求。麻山区城镇中心一座700平米的助老活动中心满足了城镇老人的需要,阅览室、舞蹈教室、棋牌室、台球室、乒乓球室一应俱全,还有党员志愿者定期来为老人们免费理发。

党建引领 助老驿站“红”基因

太和村助老驿站里,几位老人围坐在一起打扑克,玩着玩着声音就大了起来,两位大爷因为出牌顺序起了争执,打牌被迫暂停。这时,一个穿着红色马甲的人“开了嗓”,几句话之后,两位大爷各退一步,游戏得以继续。

“开嗓”的人是68岁的孟宪荣,1976年起就是村里的妇联主任。太和村成立助老驿站开启“抱团养老”后,她和村里的11名党员也抱上了团,穿上红马甲组成党员志愿服务队,每天有空的都会来到驿站里做点力所能及的事儿。

做饭搭把手、打扑克凑个手,隔三差五扫院子,春天帮着种一种小菜园,冬天烧炕,逢年过节来给老人们包饺子.......当了多年妇联主任的孟宪荣认为,来这里干干活出出汗,才觉得自己活得有价值。

新发村共有6个老人在助老驿站里吃住,村里的老党员彭大姐被聘为管理员。起初缺乏给老人做饭的经验,老人吃得不习惯,脾气便上来了。彭大姐说:“刚开始我挺苦恼,村党支部书记让我多站在老人的角度想一想他们的难处,如果我们到了这么大岁数,是不是我们也会渴望有人照顾,有个温暖的住所,一天三餐营养可口呢?村里党组织特别重视驿站工作,我们这里前后院子有点不平整,老人出门遛弯容易摔倒。村里全体党员拉来了几车的土石,整整干了三天,把前后院子全给铺平了。”

卸掉了思想包袱,有了组织的支持,彭大姐觉得自己有了强大的后盾,工作也越干越顺手。

“麻山思路”让模式、资金“活”起来

麻山区目前已经有了13个助老驿站,城镇助老机构以活动场所为主,村里的助老机构则以关怀老人的食宿为主,而且每个村子的实际情况不同,老人需求不同,助老机构的形式也都各不相同。

和平村助老驿站只有一位“五保户”老人晚上在此居住,也顺便给看着房子。另有几位老人是白天过来,晚上回自己家去。村党支部书记马春利介绍说:“我们把老人聚集在这里,一是方便照顾他们,二来也给他们找点事情做。今年夏天村主路两侧的绿化、花草,都是这些老人去种植、看护的。”

城镇里的助老驿站由前来活动的老人们自己管理,房屋是政府提供,设施建好后,由老人自己轮班维护、清扫。不光养老方式“抱团”,资金投入也要“抱团”。最关键的运营费用,麻山区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也在摸索适合自己的路子。

麻山区的养老模式不是一时兴起,大量投入,而是要努力探寻一种可以长久维持下去的模式。总结起来就是:党建经费出一点、村里集体出一点、社会力量捐一点、老人自己掏一点。

小家小业,就要过小日子。麻山区的驻村养老驿站无一例外用的都是村民闲置房屋,没有一个新建的。力气活都是村党支部书记带着党员干,就地取材,能省就省。供暖、水电、伙食是必须保证的,其他非必要条件则相对简陋。屋子狭小,干净能住就行,助老驿站要解决的是村里留守老人最基本、最紧迫的问题。

初心路上 养老事业不能停

近期,在鸡西市麻山区先行试点的基础上,市委书记张常荣要求市委“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召集各县(市、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在麻山区召开了现场推进会,部署各地在主题教育期间,将有效解决农村养老问题纳入民生整改台账,结合实际,大力开展“抱团养老”新模式试点,以点带面,发挥好辐射带动作用。

张常荣说:“‘抱团养老’模式符合现阶段鸡西市老年人群体的社会需求,有益于解决农村和不富裕家庭老年人养老难这一社会问题。我们要关心老年人的生活,为他们多办实事和好事,要持续做深入细致的工作,想方设法为改善老年人生活创造条件。”

鸡西麻山区经过近两年的尝试探索,在极为有限的条件下,逐渐探索出一条党建引领村内“抱团养老”的路子,这是鸡西市自“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以来,为民办好实事的一个缩影,截至目前,鸡西市“抱团养老”试点已扩大到112个。

张常荣表示,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把工作精力和重点放到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上,要在老年人“抱团养老”这样的工作中不断探索新的模式和经验,找到更多适合本地区具体情况的好办法,关心关爱老年人,示范和带动全社会形成“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良好氛围。

自“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以来,鸡西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注重解决群众最急最忧最盼的紧迫问题”的重要指示精神,始终坚持走好群众路线,把为民办好一件件实事作为开展好主题教育的落脚点,针对基层反映农村独居老人、空巢老人等生活自理困难的实际,探索推广了“抱团养老”新模式。切实以群众关注“小切口”解决民生“大难题”,让群众在家门口感受到主题教育带来的幸福感和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