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红色基因 区域同心共治 静安区静安寺街道打造“同心家园”
来源:上海基层党建网 日期:2019-11-20 浏览量:
第二届进博会圆满落幕,这背后离不开一个个默默付出的身影。在这场盛会开幕之前,距离进博会会场“四叶草”约20公里外上海市中心城区核心地段的静安区静安寺地区,就有很多人紧张忙碌着:
越洋广场里的欧莱雅(中国)有限公司火力全开,党员组成多支突击队,努力保障会场一线的同事为国内消费者带来较去年数量更多、爆点更多的产品和服务;各居民区热火朝天,居委会工作人员守土有责,全力确保城区安全稳定、干净整洁;白领志愿者走上街头争当文明交通、文明旅游志愿者;老党员则争当垃圾分类志愿者,以“新时尚”服务进博会,打造一流的城区环境!
静安区在静安寺社区努力打造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同心家园”,以行动、以担当,为一份份新时代答卷填写新的注脚。
“Call Me党员”,外企白领党员亮身份亮承诺亮行动
寸土寸金的静安寺地区,曾是无数革命先烈奋斗过的战场。时至今日,依然能从刘长胜、刘晓、蔡元培等前辈所留下的故事里感受到流淌在静安寺社区人身上的红色血液。时间的指针拨到1994年,静安区在这里重组街道,成立静安寺街道。沐浴着时代的春风,“红色基因”也催生了这块热土的蓬勃发展。
上个世纪末,静安寺地区的外企、民企不断集聚。然而,这些企业的白领党员却面临“组织在哪里”的新困惑。
为了解决楼宇党建的“真空地带”,让“游子”党员找到“家”,2002年,静安寺街道党工委在中企大厦正式成立了上海第一个商务楼宇党员服务点,开启了“支部建在楼上”楼宇党建的新篇章。
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静安寺商圈逐渐形成,外资经济集聚成为其重要特征。40幢商务楼宇中,外资企业507家,占企业总数约三成。其中包括欧莱雅、卫材、阿克苏诺贝尔等一大批国际知名企业,入驻世界500强企业共14家,跨国公司总部12家。静安区委将外企党建纳入街道城市基层大党建整体格局,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静安寺街道则在实践中总结出行之有效的“六有六同”外企党建工作法,即:有清册,同汇一口数据;有队伍,同育核心骨干;有阵地,同享普惠资源;有机制,同担党建责任;有品牌,同谋创新发展;有融合,同筑红色商圈。街道坚持当好“商圈管家”,着力把静安寺商圈打造成为入驻企业最安全、最整洁、最温馨、最放心的“家园”。
“Call Me党员”,成为外企党建响亮的品牌。最初,欧莱雅公司的党员在公益活动中提出创意口号“Call Me党员”,引起广泛关注。街道乘势而上,号召外企党员以“Call Me党员”为品牌,在公益活动中、工作岗位上“亮身份、亮承诺、亮作为”。
如今,已有600余名外企党员加入“Call Me党员”行动。欧莱雅公司开展“Call Me党员公益日”,卫材药业公司开展“Call Me党员领跑行动”,两家公司党组织都获评了市区先进基层党组织及党支部建设示范点。而在更多的外企中,党员也都亮出身份,争做示范,使党建成为推进企业发展的“红色引擎”。
同一屋檐下,同是一家人,同出一份力
“通过构建单位党建、区域党建、行业党建,形成互联、互补、互动的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使党的工作覆盖经济社会发展的所有领域。”2007年,静安寺街道按照市委、区委要求,站在新起点上再出发,及时开启“同心家园”区域化党建的新征程。
街道构建了“1+11+5”的“同心家园”区域化党建格局,将居民区、驻区单位、商务楼宇融为一体,以资源清单、服务清单、项目清单“三张清单”为抓手,充分发挥同心家园共建理事会、5个专委会和11个居民区分会的作用,“机制共建、义务共担、资源共享、服务共推”,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优势、服务优势。
在“同心家园”,500多名在职党员向居住社区报到,1800个惠民项目落地,既助力了驻区单位、楼宇企业的发展,又为社区居民提供了优质服务。街道党工委依托企业家沙龙、HR联谊会、物业联盟以及“党建之友”评选等载体,为“两新”党建赢得更高层面、更为多元的力量支撑。
“同心家园”的项目一个接一个,不断开花结果。民营企业上海室内装饰(集团)有限公司负责人说:“多少年来,我们公司和社区互动很紧密,互相离不开。我们在静安区、静安寺街道不断发展壮大,公司有荣誉感,党员有归属感,员工有获得感。在‘同心家园’,党建是一种温度。”
管理服务进网格,一切工作到支部
新时代展现新作为。2017年,为切实加强基层组织力建设,按区委部署,静安寺街道率先将党建与网格化管理深度融合,建立“微网格”,开展“网格化党建”新探索。街道坚持“管理服务进网格,一切工作到支部”,以地缘、业缘为基础编织居民区和商务区网格,建立“1+11+37”三级全覆盖网格工作架构,11个居民区的32个微网格与基层党支部一一对应,并与5个纯商务区微网格融为一体。
按照“城市管理应该像绣花一样精细”的理念,发挥微网格微小、灵活、易参与的特点,街道城管、市容、房管、市场监管、为老服务、企业服务等力量全部下沉到微网格,党支部则带领广大党员积极争创“网格先锋”,争当“政治引航员、邻里守望者、社区啄木鸟”,实现支部引领、党员带头、多方参与,构建起“组织建设在网格、问题解决在网格、群众满意在网格”的良性闭环。
在各居民区,仅仅20个固定设置的党员微事项,就吸引了830多名在册党员积极认领。在辖区企业、驻区单位支持下,共建社区食堂,不仅解决白领午餐难,而且为社区孤老送餐上门。商务区和居民区网格也有效互动,白领和老年人开展“幸福白老汇”等志愿服务,各展所长,各尽所能。
“网格化党建”完善了党工委领导下的“一组一委”协同机制,推动了党建引领和行政管理服务“双网融合”,缩小了社区的物理空间和情感距离,克服了基层一线载体、平台、资源、通道等支撑不足的问题,现已成为静安区城市精细化治理的重要法宝。
为了进一步推动城市治理的重心和配套资源向街道社区下沉,推进服务供给精细化,静安寺街道作为社会治理街镇智能“一张网”建设试点之一,在全市率先成立街道城市运行综合管理中心,紧扣“数据汇聚”“系统集成”“联勤联动”“共享开放”四个关键词,整合网格中各领域工作力量、归并枢纽指挥职能,建立统一的指挥调度和联勤联动体系,并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有效提升了基层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将各项工作落到了细处实处,做到了群众心里。
静安区静安寺街道不忘初心,一路前行,在楼宇党建、“同心家园”区域化党建、网格化党建上不断探索,接续创新,形成了不少有效做法和生动案例,为探索构建城市基层大党建格局提供了可贵经验,为新时代城市基层社会治理树立了新的标杆。
商家自管 愚园路店招店牌换新颜
愚园路,树大、路窄、店家多,是市容管理老大难。今年4月以来,静安寺街道发挥“同心家园”区域化党建优势,按照“党建引领、政府搭台、商家自治、社会共治”的思路,着力激发商业主体自治活力,培育商家自治和街区共治力量。街道将静安区愚园路上的91家店铺组织起来,成立愚园路商家联盟,打造静安寺街道愚园路精品街区。
在街道引导下,商家联盟自发募集资金,聘请设计师、施工队,对40余个存在安全隐患的店招店牌完成更新改造。街道党工委通过探索政府保障安全底线、商家自管店招店牌的方式,实现了街区活力与秩序的并存,政府和商家的角色实现了各自归位、互相补位,百年愚园路的商业活力被大大激发,成为了南京西路的靓丽后街。
高楼换栏杆 商品房更添邻里情
新闸大厦是新闸路上的高层商品房。15年风吹日晒,大厦部分栏杆出现锈蚀,存在安全隐患。“换栏杆”,人多主意多,好说不好做。在三义坊居民区党总支的牵头组织下,微网格议事会把“换栏杆”作为头等大事,将居委会、小区物业、业委会等组织起来,反复听意见,反复商量。在微网格里,陌生的邻居熟悉了,在职党员亮身份了,经过不懈努力,业主们对换栏杆一事最终达成共识。这边开始换栏杆,那边业委会党支部也正式成立,业委会与小区业主、物业公司的沟通也顺畅了。党员们带着居民骨干自治自管,齐抓施工安全、进度和质量,真正让民心工程落到实处。
“换栏杆”项目完成后,以前只是点头之交的居民也变得亲热起来,遇到大情小事,大家都能协商共议。大家都说:“‘新闸居民’将商品房又住成充满温情的老弄堂了。”
班前一小时 楼宇白领争做导医志愿者
2012年,静安寺街道与华山医院党委联手推出“班前一小时”导医志愿服务项目,引导楼宇白领党员带头参与志愿服务,融入社区建设。招募伊始,就得到了驻区单位、商务楼宇党员和白领的积极响应,先后有近200名志愿者报名参加。
“班前一小时”,其实意味着比平时上班提前2个小时出门。有的白领居住在远离市中心的外环区域,为了能在早上7点准时到岗,因头班地铁还未运行,只能打车赶到医院参加服务。在白领普遍快节奏工作状态下,他们能长期坚持“快乐公益”,难能可贵。
8年来,项目累积服务时长已达1.6万小时。该项目也被评为上海市优秀志愿服务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