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浦区瑞金二路街道:全面体检强筋骨 分色管理重常态

来源:上海基层党建网    日期:2020-11-16    浏览量:

近年来,黄浦区瑞金二路街道党工委坚持抓严抓实基层党组织管理,为进一步加强基层支部规范化、标准化建设,今年街道党工委面向所属137个基层支部,全覆盖开展基层支部分类定级评价,通过严格、精准的“政治体检”,找准突出问题、找实改进举措,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全面过硬、整体上水平。

聚焦目标管理,科学设定体检“度量衡”

作为街道夯实基层党组织规范管理的先行探索,为保证评价工作的真实客观、科学有效,本次分类评价结合基层支部实际,就评价标准、评价方式及流程进行了全新设置。

强化针对性,注重评价内容的科学合理。按照关于“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的基层组织建设要求,同时结合基层组织作为服务群众“神经末梢”的实际,本次分级评价从支部整体建设、支部书记履职、支部党员尽责三个层次,细化设置了15项分级评价指标。从评价内容来说,注重点面结合,在包含基层组织“学习教育、组织设置、党员管理”等基础项目的同时,通过设置党员战疫捐款覆盖率等评价指标,重点突出对支部组织力建设的评价;突出特色引导,在强调支部常态工作开展的同时,针对支部特色工作开展也设置一定的评价分值,以此鼓励引导支部结合实际探索特色管理。

突出客观性,注重评价标准的规范统一。为保证评价结果的客观、真实,在做好内容设置的同时,同步优化评价指标的结构与标准。一是在结构设置上,鉴于支部自身建设是其规范化管理的核心,而支部书记是支部建设的“领头羊”,其作用发挥事关支部建设全局,支部党员履职尽责则是支部工作顺利推进的基础,由此对应三大板块评价指标,分别设置了60%、15%以及25%的分值权重。二是就单一指标来看,同步对15项评价指标逐一设置了详细的分值测评标准,通过细化评价标准有效把控测评打分的随意性,保障整体测评的规范统一。

体现精准性,注重评价方式的综合可靠。基层组织评价通常存在“定性为主,偏于主观”的经验限制,而本次分级评价积极探索“定量为先,辅以定性”的理念,一方面在指标选取上尽可能用足定量性工作项目,同时就每一项评价指标结合评价内容实际,相应转化为可量化的评价分值。如特别选取了学习强国支部平均学分、党员战疫参与率等既有量化参考数据,且可做到全面覆盖的评价指标。此外,考虑到上述两项指标在本质上集中反映基层支部的组织力,对其相应设置了相对较高的分值,力求做到有对比、显差距、评价实。

实施分色管理,打好从严管理“组合拳”

按照“立标杆、强引领、抓两头、促中间”的思路,街道将树立目标管理导向,深化评价结果运用,堵漏补短、多管齐下,深化建立基层支部长效常态管理机制。

从严整顿软弱支部,推行约谈淘汰机制。找“准”软弱支部,做“实”督促整改,是本次分级评价的基础目标。针对评价等级为“差”的支部,将对支部书记进行全面约谈,由分管党建的副书记开展逐人约谈,结合支部评价情况逐项指明薄弱环节,明确限期整改要求,指定专人督促跟进,对整改不力的将适时调整支部书记人选;对评价结果为黄色等级的,视支部建设实际开展专项集体约谈,如针对失联党员问题处置开展相关支部专项约谈,并由专人就问题整改进行督导。

探索津贴分类发放,建立激励引导机制。综合评价结果来看,街道所属“两新”书记在工作意识、日常履职、队伍建设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按照“奖励先进、分级管理”的工作目标,结合分类评级结果,将就“两新”书记工作津贴实行差额发放,适当扩大津贴级差,让履职担当的书记能够获得更多的津贴奖励。同时,按照“一季度一评价”的分类定级管理模式,动态调整津贴发放额度,从绩效待遇上突出对支部书记的激励引导。

强化交流挖掘骨干,深化蓄水管理机制。支部管理建设关键在书记。一方面,针对书记履职参差不齐的情况,将通过培训、论坛等载体,建立起书记间互学、互比、互鉴的定期交流机制,突出“学标杆、强管理”,在互动中既要实现工作督促、提醒,更是为书记履职营造良好的认同归属感。另一方面,强化支部书记队伍储备,尤其是“两新”支部,将以日常沟通联系与党群特色服务为抓手,以“联络”强“黏性”,以“活动”带“活力”,加强对党员骨干的联络、挖掘与凝聚,建立党员骨干蓄水管理机制,以为支部建设不断充实新鲜力量。

依托信息平台支撑,探索在线全周期管理。依托街道正在开发的“社区治理大数据应用体系”,将信息化管理触角延伸至基层党支部,专项打造支部管理信息模块,参照现有的分级评价指标体系,将其中涉及的学习教育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党员党费缴纳、失联党员管理等信息统一纳入进模块,在实现支部管理数据信息化的基础上,通过开发数据分析、智能提醒、监测预警等功能,探索推进支部建设的在线全周期管理,力求做到基础信息精准化、数据分析智能化、督促提醒常态化、监测预警实时化,建立起基层支部规范化管理的“智慧平台”。

加强日常管理,练好支部常态建设“基本功”

基层党组织建设是一项涉及面广、规范性要求高的系统工程,需要支部书记、党员、上级党组织等多方协力推进。本次分类定级评价,坚持“夯实常态管理”工作导向,注重把牢评价全过程,在带动全员参与中整体提升基层支部的日常管理。

掌握实情动态,建立支部管理数据底库。通过本次支部分类评级,街道对所属支部“三会一课”开展、党员交纳党费、参与志愿服务以及失联党员情况等进行了全覆盖排摸、梳理与汇总。尤其是在支部书记自评中,要求每个支部建立起包含分级评价表、失联党员、人户分离党员、支部学习教育记录等在内的5份工作台账,真正建立起“一支部一档”。由此,街道也相应建立起了支部管理数据底库,真正做到支部管理情况清、数据实、动态明。

分级分类测评,强化支部书记责任意识。本次分级评价按照“分级负责、上下联动”原则,在操作流程上,主要采取了“基层支部自评、党建部门复核、街道党工委审定”的程序。其中,在支部书记自评环节,安排党建指导员逐一进行指导说明,一方面要以评价指标与标准为引导,帮助支部书记进一步明晰支部规范化建设的管理要求,同时更是以自评为契机,强化支部书记对支部规范建设的责任意识。

磨炼业务能力,提升党群工作者整体素质。在本次分级评价中,街道党群工作者是重要参与者。一方面作为基层支部的日常联络员,需就支部书记自评环节进行详尽客观的全程指导,同时,还要针对书记自评打分,结合测评标准及支部日常联络情况,进行客观公正的复核。过程中,党群工作者需要主动就支部规范化管理要求进行系统化的业务再学习,同时也进一步加强了其与对应联络支部间的沟通联系,积极提升个人在实际工作开展中的能力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