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好领导讲话稿,增强针对性是关键

来源:秘书工作    日期:2019-11-13    浏览量:

思想上决不偷懒

  如果想在思想上偷懒,一定干不好起草讲话稿的工作。

  例如,起草像教育活动等讲话的文稿,要写出新意,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很多内容属于“规定动作”,不能自由发挥。既要把上级要求完整地承接下来,又要避免与上级讲话雷同,唯一的办法就是把本地的情况结合进去,把上级共性要求变成地方个性举措,把“普通话”变成“地方话”。而要做到这一点,需要起草者好好地费一番脑筋。

  有人认为,天下文章一大抄。但起草讲话稿绝不能有半点“抄”的思想。即使“抄”了别人的,也要将“抄”来的内容消化吸收,变成自己的思想和语言,如果不动脑筋,在网上东拼西凑,那迟早会“摊上大事”。

内容上坚持问题导向

  把一个个的问题解决掉,带领大家达到组织的目标,这是领导工作的本质。因此,领导干部要善于和“问题”打交道。毛泽东同志指出:“什么叫问题?问题就是事物的矛盾。哪里有没有解决的矛盾,哪里就有问题。”作为领导干部,要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不断解决矛盾和问题中推动工作发展。

  为领导写讲话稿,要坚持问题导向,这既是领导工作的本质要求,也是写好领导讲话稿的一个窍门。如果一篇领导讲话稿始终不涉及问题,或者对问题轻描淡写、避重就轻,或者对问题定性不准、“开错药方”,那就起不到讲话应有的作用。反之,如果坚持问题导向,在讲话中突出针对性,把问题讲准、措施讲实,就一定会常讲常新,并对工作起到较大推动作用。

  要把问题讲准、措施讲实,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需要写稿前作深入的调查研究,掌握大量第一手资料,去粗存精,去伪存真,把握本质。调研作得越深入,问题就抓得越准,文稿就越有针对性。

形式上不拘一格

  刚到市委政研室工作的时候,有位“老政研”向我传授经验:市委书记的讲话,主要是“三大块”,一讲重大意义,二讲工作重点,三讲组织保障,万变不离其宗。我仔细琢磨,这种程式化的文稿结构有其一定的合理性,比较符合市委书记的身份,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结合了工作实际,在写作中又比较好把握,可谓是工作经验之谈。尤其对新手来说,具有较高参考价值。但是,如果书记每次都是讲这三个问题,就不免落入俗套,久而久之就会令人生厌。

  领导的讲话稿大多是以用立文,应该怎么讲效果好就怎么讲,切不可被形式所束缚,更不能让形式损害内容。写文稿时间长了,有时会过于讲究形式上的完美。一篇领导讲话稿,非要写到三大块,好像少一块就不全面似的;每一块又起码要写三小点,好像不写到三小点就水平差似的。有时为了凑数,只好挖空心思去写,加上一些可有可无的内容,结果反而冲淡讲话主题,淹没讲话重点。还有一种情况,就是过于讲究辞章,非要把几个大标题、小标题的格式统一起来,追求一种形式上的美感。能自然地做到这一点当然好,但如果勉强为之,结果反而可能弄巧成拙、贻笑大方。

  怎样把文稿的形式和内容统一起来?最好的办法还是以讲话内容为中心,既适当注意形式,又做到不拘一格。领导的讲话稿,要少讲空话套话,多讲真话实话;少强调重要意义,多部署具体工作;少讲为什么,多讲怎么干。做到开门见山、重点突出、简洁明快,尽量提高讲话的信息量,树立良好的文风话风,为领导形象加分。

方法上坚持“三情结合”

  为增强文稿针对性,我们探索形成了“三情结合”写文稿的基本方法,要求在起草文稿前,吃透上情,把握内情,借鉴外情,在“三情结合”的基础上,对文稿内容和结构进行系统思考,并相互开展讨论,形成相对一致的意见后再动笔。这一方法虽然增加了文稿起草的前期工作量,却使后期起草工作推进得比较顺利,避免了大量的无效劳动。按照这一方法写出来的文稿,一般既切合上级精神要求,又紧密结合本地实际,具有较强的指导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领导满意,社会反响也好。

  所谓吃透上情,就是研究上级相关精神。比如起草市委主要领导在组织工作会上的讲话,先要研究全国、全省组织工作会议精神,研阅中央、省委领导在会议上的讲话,收集报纸上相关的评论,重点了解掌握上级的新精神、新要求、新部署,做到心中有数。所谓把握内情,就是对本地的情况开展调查研究。通过研阅书面材料、开座谈会、专题调研等方式,了解本地最新的相关情况,重点研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掌握正反两方面的典型,为文稿写作充分积累素材,并把本地情况和上级精神要求相对照,明确文稿写作中的重点。所谓借鉴外情,就是借鉴外地经验。通过查阅报纸、网络搜索等途径,收集外地相关信息,对外地的好经验好做法进行分析,学习其理念,借鉴其方法,适当用于领导讲话稿,促进本地工作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