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殷殷嘱托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西宁:到群众身边去 为群众办实事
来源:西宁晚报 日期:2024-01-05 浏览量:
1月2日,记者走进城西区文亭巷社区,书画室、舞蹈室、阅览室、康复室一应俱全,社区内歌声悠扬、翰墨飘香……
美好的景象将思绪引向历史的关键瞬间。2021年6月7日,正在青海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走进西宁的社区,考察社区加强基层党建、完善基层治理、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等情况。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亭巷社区考察时指出:“一个社区要搞好,一定要有非常强的党组织领导的基层组织,把社区各方面服务搞周到,把群众自治性的事情组织好。”
绿水长流,长风依旧,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言犹在耳。第二批主题教育开展以来,西宁市深刻认识开展主题教育的重大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坚持真学真懂真信真用,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对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青海重要讲话和对青海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再学习再领会再实践再转化,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不断深化“党建引领+”体系建设,积极倾听群众呼声、摸清社情民意、找准问题症结,拿出解题的真招硬招,动真碰硬、持续用劲,为群众解决了一批关键要事、具体实事、紧要难事,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深学细悟 学出坚定意志
“再学习再领会习近平总书记亲临青海考察时发表的重要讲话,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以主题教育为契机,落实好党的各项政策。”“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站稳人民立场,夯实基层基础,用心用情用力把社区工作做到位做到家,努力把主题教育成果转化为推进新时代、新征程社区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实际成效。”……文亭巷社区综合服务中心会议室里气氛热烈,不时传出社区党员们满怀信心的发言声。
开展主题教育,既是统一全党思想意志行动、始终保持党的强大凝聚力、战斗力的必然要求,更是教育引导党员、干部从思想上正本清源、固本培元的大洗礼、大磨砺。
党课讲师团、移动办公桌、流动课堂、现场教学……全市基层党组织坚持分类施策,精准发力,确保理论学习有效覆盖,让党的创新理论深入基层、深入人心。
“基层党组织是党执政的‘压舱石’、是党员教育管理的‘主阵地’、是联系服务群众的‘第一线’……”城北区火车西站街道内,“党课讲师团”成员李倩为街道全体党员干部及辖区“两新”党组织党员、各社区书记及下设党组织书记上了一堂生动的党课。第二批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全市“党课讲师团”深入基层一线,以“点题党课”“菜单党课”“巡回党课”方式,变“上学”为“送学”,一堂堂既“接地气”又“冒热气”的党课,把党的创新理论讲得有滋有味,赢得了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普遍好评。
城中区南川西路街道东台社区组织建立流动党员微信群,开展“有声课堂,码上学习”,让流出党员也能参与学习,形成了人人学、不漏学、不掉队的良好学习氛围,推动主题教育见行见效。“通过对社区‘线上送学’内容的学习,我深刻感受到作为一名党员的责任和使命,我们在外一定会发挥好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牢记使命,努力工作,为党的伟大事业贡献力所能及的力量。”辖区流动党员郑传顺说。
聚焦学思践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主线,全市各级党组织始终把理论学习贯穿主题教育全过程,针对不同领域基层党组织党员的不同特点,分层分类施策,灵活采取形式多样的组织方式、教育方法,增强理论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对年老体弱行动不便党员、离退休党员、流动党员、“两新”组织党员,积极创新思路,丰富形式,抓好学习教育,确保主题教育全覆盖。
学以致用 用出发展之道
将党的创新理论转化为推进社区发展的实践力量,将主题教育学习成果切实转化为攻坚克难、干事创业的强大动力。我市坚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基层治理的重要论述,学以致用、知行合一,在基层,将学习成效转化为推进各项具体工作的生动实践每天不断上演……
“网格凝聚各部门各单位力量,解决群众急难愁盼,我们的烦心事解决得很及时!”说起年久老化的自来水供水管道被重新更换,家家户户换上了新水表,城北区马坊街道西杏园村一社的居民们竖起了大拇指。这是我市推行“党员入格 一网兜底”服务机制、组织动员全市各级机关企事业单位在职党员零距离服务社区群众、建起一条机关企事业单位在职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新纽带的缩影,全市3万余名在职党员以坚定的政治担当、良好的群众基础、丰富的工作经验,在网格工作中发挥着模范带动作用。
将社会矛盾纠纷解决在萌芽状态、化解在基层,是湟源县公安局大华派出所辅警、大华镇波航乡纳隆村“穿警服的副书记”罗跃帮最重视的事。“带动党员干部逐户登门走访,了解群众意愿诉求,广泛听取意见建议,帮助解决急难愁盼问题,确保主题教育期间办成一批实事好事。”翻开罗跃帮的工作日志,密密麻麻的文字记录着所有走访户家的情况。“老罗是我们的‘和事佬’,有他在,我们话有处说、难有处解,安全感和幸福感大大提升。”村民小石说。
我市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青海时“有效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推动扫黑除恶常态化,保持社会大局和谐稳定”的殷殷嘱托,坚持全面织牢基层社会治理网底,创新党员联系服务群众载体,全面推广“穿警服的社区副书记”工作机制,全市252名“穿警服的副书记”全覆盖下沉到252个社区(村),通过党员民警兼任社区(村)党组织副书记,落实党建、业务、服务等工作职责,推动“党务、警务、居务”深度融合,着力解决社会治理中的各种矛盾和隐患问题,更好地化解矛盾、防范风险、维护稳定、服务群众。
针对“基层事务多、泛行政化”等问题,我市清理、精简社区泛行政化的各类工作任务,全面优化“五张清单”,将社区各类工作事项压减至47项。“别小看这个数字,落实到我们实际的工作里,是实实在在的减负成效。”学院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沙莉娜说,相较于往年社区平均盖章超过300份证明,今年前10个月只盖了100份。
我市紧扣“干部要干、思路要清、律己要严”工作要求,聚焦“真解决困扰基层的难题”这一关键,制定出台加强社区建设工作的若干措施,全面推行夯实基层基础“每月一题”专题会议制度,每月专题研究1项至2项制约基层基础和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让群众在主题教育成效中感受到温暖。
以学促干 干出为民情怀
“原来经常动不动就停电,一停就是好几天,对我们生活造成很大不便。”文亭巷社区海宏壹号D区郑先生告诉记者,由于小区没有备用电,每次停电要排查近一站路的线路,加上维修耗时,小区里1890户居民和100家商户几天都用不上电。“第二批主题教育开展以来,社区梳理出一批长期未解决的‘老大难’问题,并列入清单,‘海宏壹号D区的用电’问题作为其中一项,我们协调市上供电等相关单位召开座谈会,最终讨论决定由供电单位承担2万元设备费用,开发商和物业公司各承担1万元费用,对海宏壹号D区电缆进行改造。”文亭巷社区党委书记刘翠青告诉记者,经过一个多月的施工,目前小区用电难的问题已经彻底解决。
主题教育的成效如何,群众满意是出发点和落脚点,民生突出问题的解决情况是重要标尺。
养老服务日益完备,老旧楼院旧貌换新颜,服务项目更加多元,百姓烦忧有人解,百姓意见有人听……在西宁,各地持续完善、不断探索社区建设,社区正逐渐成为老百姓的“幸福驿站”。
“城中区保育院后墙墙体出现裂缝、地基下陷存在安全隐患。”饮马街街道文化街社区“全科网格”工作群中跳出一条消息。随即,城中区“全科网格”工作模式启动,网格长“吹哨”,部门响应。城中区推动落实“网格吹哨、部门响应、有诉即办”工作机制,构建了多元参与治理格局,大大提升了办事效率,让居民反映的事件件有回音。
城北区朝阳街道祁连路西社区党委书记妥香珍电脑里的“社区组团式下沉服务记录表”中,一项一项记录着推行“组团式下沉服务”工作机制后取得的成果。城北区积极探索推行“组团式下沉服务”工作机制,将执法力量下沉、执法阵地前移,解决了一桩桩急难愁盼问题,破解了一件件发展难题。
社区是党委和政府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社区建设和治理得好不好,关键在基层党组织、在广大党员。大通县扎实开展县级领导干部“点单帮办”活动;湟源县建立县级领导“联乡包局带村”工作机制;城东区以“问题墙回音壁”工作方法,解决群众急难愁盼;城中区把“全科网格”作为推进基层治理的重要抓手;城西区“筑点连线”增强服务群众的力量;城北区积极探索推行“组团式下沉服务”工作机制;湟中区深化“党员联户”机制。第二批主题教育开展以来,我市各县区积极推动在职党员常态化进社区工作,深入基层、贴近群众,统筹推进“党员入格 一网兜底”服务机制和“菜单式”服务模式,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把暖民心的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记者 刘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