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党员干部在一线筑起红色“防疫墙”
来源:西宁市委组织部 日期:2022-05-12 浏览量:
疾风知劲草,烈火见真金。战“疫”当前,一声令下,无论是农村还是社区,西宁市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迅速进入“战时”状态,紧急奔赴防控战场,用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书写责任担当,筑起了一道道坚不可摧的铜墙铁壁。
不期而至的疫情,既是没有硝烟的战场,也是检验基层党建的考场。
路口值守、扫码登记、车辆消毒、卫生清整……在城西区彭家寨镇汉庄村,处处都有女支书甘占花战“疫”的身影。“我是村书记,有事我先上”成了她的口头禅,在她的带动下,村里的党员、干部、志愿者们手机24小时开机、村里24小时巡控、路口24小时值守……“我们多一分辛苦,老百姓就会多一分安心。”她说。
“社区就是我的家,我有责任守护好这里!”为了把住“进门关”,城东区大众街街道五一路社区党委书记谢玉芳带领社区党员,采取“网格”工作机制,以小区为单位,发挥小区党支部和楼栋党小组作用,组织全体党员入网进格,对来宁返宁人员进行拉网式排查,盯紧重点人群,做到不落一户、不漏一人。
大通县严格落实街道(乡镇)、村(社区)党组织防疫工作属地责任,充分发挥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切实把网格的力量用起来,推动各级党员干部等防疫力量下沉村(社区)、驻扎网格,构建基层联防联控、群防群控体系,筑牢村(社区)防疫工作“前沿哨点”。
他们身先士卒,白天奔走,夜间值守,守护的是群众安危,诠释的是初心使命。
一名党员一面旗帜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社区防控是重要关口和基础环节,城西区文汇路街道海湖广场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黎晖带着十多位同事一直从黎明忙碌到傍晚。“测量体温、扫二维码,守住社区大门口;入户排查、安排消杀,护好社区大家园……一张嘴、两条腿,就是我们社区战‘疫’的秘密武器。”她说。连日来,海湖广场社区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带头奋战在疫情防控第一线,把各项防控措施宣传、落实到每一单元、每户居民。
“人心齐,泰山移。疫情是对党员党性意志的考验,作为党员要时时刻刻发光发热,为疫情防控工作尽力出力,共同守护好我们的家园。”城北区火车西站街道湟水河畔社区七旬老党员宋建中自豪地说。
城中区南川东路街道龙泰社区党委依托“老书记党建微家”载体,动员辖区党员成立“老书记先锋队”,积极配合社区党委开展疫情排查、值班值守、宣传巡逻等工作,在实践中彰显党员本色,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一名党员一道岗,一名党员一面旗。全市党员干部既当“指挥员”也当“战斗员”,舍小家为大家,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干部群众万众一心、风雨同舟的“硬核”精神。
一个支部一座堡垒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哪里有疫情,哪里就有党组织;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党员干部冲锋陷阵。
5月7日零时起,湟源县城关镇、大华镇、巴燕乡辖区实施静态管理,全县1337名志愿者、304名机关党员干部闻令而动,听令而行,下沉一线,连夜搭起53个采样点帐篷,295名医务人员连夜集结奔赴各核酸采样点,235名一线民警守卫在一线站岗执勤,全力服务保障核酸检测工作。城关镇动员组织辖区在职党员干部到社区报到,开展“敲门行动”,坚守工作岗位,还开启了“居民点单、社区交单、单位下单、干部接单、群众评单”的“菜单式”志愿服务模式,及时将米面油菜药品等生活物资送到居民家中。
一个个硬核招法、暖心之举,成了全县最大的“底气”。“疫情防控,检视的是为民情怀,考验的是责任担当,但作为村里的‘当家人’,我就是群众的主心骨、领头雁,只要大伙儿有呼唤,我保证24小时‘在线’”大华镇池汉村党总支部书记何宗宪坚定地说。
疫情当前,一个党组织就是一座战斗堡垒。守土担责、稳定人心,连日来,一座座堡垒迅速在战“疫”一线形成防护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