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市大通县健全“选育管”工作链条加强村级干部队伍建设
来源:西宁市委组织部 日期:2022-12-15 浏览量:
近年来,大通县坚持把培育村级后备干部作为加强村级组织建设的重要举措,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建立健全农村干部“选、育、管”工作链条,全面提升农村干部队伍素质,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供坚实人才保障。
严格标准“选苗子”
坚持把政治标准摆在首位,严格落实村“两委”后备人才“223”培养计划,广泛征求驻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包村乡镇领导意见,注重将现任村民小组长、优秀共青团员、返乡大学生、退伍军人、致富能手和各类合作社负责人作为重点人选。采取个人自荐、组织推荐、群众举荐相结合的“三推”方式进行初步推选,并在资格联审的基础上实行村“两委”、乡镇党委和县委组织部层层审定的“三审”机制,坚决将不符合储备资格的人选拒之门外,精准储备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领、作风上过得硬的“好苗子”。截至目前,全县20个乡镇共入库村级后备干部1782名,其中村党支部书记后备干部578名、其他村级后备干部1204名。
强化培养“搭台子”
以乡镇党委为主体,将村级后备干部纳入村干部整体培训计划,充分发挥乡镇、村主阵地作用,每年至少对村级后备干部开展2次以上集中培训。由乡镇党委书记、包村领导、村党支部书记、驻村第一书记对后备干部开展专题辅导,引导后备干部学习理论知识,夯实工作基础。同时,乡镇党委采取“下派”“外学”的方式,安排村级后备干部到群团组织跟班学习,学习掌握农村工作方式方法,着力提升村级后备干部实战能力。目前,全县289个村共有270名后备干部在村任群团组织负责人,13名后备干部在村级集体经济合作组织任职锻炼。
抓实管理“扎笼子”
推行后备干部分级管理机制,根据工作熟悉程度、能力素养高低、群众基础强弱等建立三级动态台账,形成“一乡镇一库、一村一册、一人一档”信息库,实时掌握后备干部队伍整体情况。县委组织部指导乡镇强化对村级后备干部培养的监督管理,对不服从村“两委”管理、不执行村“两委”工作安排、不参与分配工作任务的,及时开展提醒谈话和批评教育。结合党员大会、主题党日等活动,每年对培养的村级后备干部进行1次集中考核,对能力突出、群众认可度高的,在调整村级班子时优先考虑,对工作实绩不突出、群众意见大的及时淘汰出库,切实形成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选用导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