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市大通县多彩文旅乘风破浪再启航

来源:西宁晚报    日期:2023-03-06    浏览量:

2023年,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在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在全县文旅经济恢复性增长和高质量发展开新局的重要之年,大通文旅事业乘风破浪再启航!将不断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聚焦文旅行业“提品质、补短板、渡难关”,大力发展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旅游业,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续写大通文旅新华章。

  以党建为引领,推进“党建+”品牌创建——大力创建“文旅聚四力·筑梦新北川”党建品牌。精心打造三个课堂;创建“四色”工程;组织开展“文旅青年说”主题研讨活动,引导文旅系统青年干部以更强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勇担重任,促进文旅融合发展,将文旅工作融入到大通整体发展之中。

  以融合为主线,推动文旅事业大发展——精心举办“三节”群众文化活动、鹞子沟冰雪季、老爷山花儿会,广泛开展全民阅读、全民健身活动。加强东西部协作,研发打造蕴含大通非遗文化等元素的文创产品。加强与青海数字乡村平台合作,打造青海大通数字乡村农文旅全域品牌。统筹做好帮扶文旅企业纾困和推动文旅产业发展工作,通过线上平台发放文旅消费券,促进文旅行业复苏。

  以项目为抓手,推动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博物馆展陈布展、大通县农文旅融合街区、斜沟乡树蛙基地高端民宿项目建设,积极争取长城文化特色小镇建设项目,推进老爷山风景区总体提升,打造察汗河生物多样性基地、东峡生态康养基地及花儿步行街等多种业态消费集聚地。开发“数字化”为主导的全域智慧旅游,提升园区智慧化服务水平和能力,打造工业旅游融合A级景区。

  以资源为依托,加快产业提质增效——不断延伸乡村旅游产业链条,推出民俗文化、生态采摘、生态休闲等不同主题的休闲活动,增加娱乐、购物内容。积极推进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引导乡村旅游多样化发展,强化对建成的产业带、园区等的管理和科学引导。

  以传承为目标,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完成大通博物馆展陈布展,建立大通县各民族优秀非遗文化传承基地,深入推动大通民族文化、工艺、文学、舞蹈、曲艺等的创新性发展。继续做好“两馆一站”免费开放,争取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送戏下乡演出。持续推进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


  2022年,大通文旅在逆境中收获满满

  2022年,大通县文旅事业在逆境中砥砺奋进、守正创新,各项文旅事业收获满满。收获1:全县214个村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落地建成,20个乡镇综合文化站、64个少数民族土族村村级文化室、289个农家书屋坐落在村民家门口,289个村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项目实现全覆盖。收获2:向化乡驿卡村皮影雕刻传承扶贫示范基地、景阳镇安乐和刺绣扶贫工作坊新建文创产品研发创作基地在村民的期盼中建成;大通“青绣”荣获“青绣”技能大赛一等奖。收获3:老爷山花儿会、河湟皮影戏2个项目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蛙图腾祭祀舞四片瓦、傩舞老羊歌等7个项目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传统建筑营造技艺、火老虎等7个项目被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收获4:积极组织32个优秀文艺表演团体开展“戏曲进乡村”、大美青海文艺轻骑兵主题演出等文化惠民活动120场次;为全县群众提供了一道道“三节”文化饕餮盛宴。收获5:大通县第四十四届线上元旦环城赛吸引300多人参加;大通农民篮球代表队在全省农牧民篮球赛中取得第六名的好成绩。收获6:积极推进青海省长城(大通段)国家文化公园科普馆主场馆和附属用房的内外装修及广场、停车场等功能设施建设;落实10个乡镇灯光篮球场、田家沟旅游设施改造等项目。收获7:编印《农文旅融合发展方案》。收获8:开展西宁市乡村文化和旅游能人的推荐工作,大通县朔北乡被评为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乡)。制定《大通县落实青海省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工作方案》,召开“争创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工作专题会;积极配合腾讯云在大通的考察调研工作;打造大通数字乡村农文旅全域品牌DT3090。

  相关链接

多彩文旅绘就美丽神奇新大通

  这里是国宝“舞蹈纹饰彩陶盆”的故乡,也是中国民间艺术——青海“河湟花儿”的发祥地,这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生态优美,是全省重要的水源涵养基地,境内有老爷山国家4A级旅游区、国家森林公园鹞子沟3A级景区、娘娘山3A级风景区、边麻沟花海3A级景区;这里多彩的民风民俗、满目苍翠的自然生态和现代工农业基地相互交融,构成了美丽、神奇的新大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