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严作风实成效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访西宁市湟源县委书记韩俊良

来源:青海日报    日期:2023-09-13    浏览量:

  自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反馈问题整改工作开展以来,西宁市湟源县聚焦有效衔接反馈问题整改,全力推动问题整改工作见实效、有成效,本报记者就此采访了西宁市湟源县委书记韩俊良。

  记者:请您结合实际谈谈湟源县落实省委“一书一单一承诺”要求,在深入查摆问题、扎实开展整改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韩俊良:湟源县坚持党建引领,对标对表国家和省市级反馈的具体问题,按照“一书一表一承诺”和“1+2”机制要求,研究制定“1个总体方案、1张整改清单、1张包联督导表”,结合实际设立易地搬迁后扶等10个专项工作组。落实“下沉一级”工作要求,建立“督导帮联”机制,26名县级干部包乡联村,81名部门正科级干部联村包户,共认领问题27条,细化制定整改措施84条。截至目前,所有问题已全面完成整改。

  记者:整改工作开展以来,取得了哪些成绩和经验?

  韩俊良:湟源县始终紧盯脱贫群众增收这个重点任务,以“建机制”为切入点、“促增收”为主攻点、“建项目”为着力点、“转作风”为关键点、“强宣传”为落脚点,不断推动强村富农具体化、惠民工程规范化、干部队伍优良化、乡村治理现代化。目前,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76万人次,实现劳务收入1.9亿元,其中脱贫劳动力转移就业3333人,易地搬迁脱贫劳动力就业396人,实现了有劳动能力的易地搬迁脱贫户一户至少一人稳定就业。

  通过扎实开展问题整改,我们也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

  一是建立“一竿子插到底”的包保干部为就业“介绍人”、乡镇干部为收入“兜底人”的“一户一策”督导帮联工作模式。建立健全闭环工作机制,严格按照“安排调度—挂图作战—清单管理—督查督办—报告反馈”五个步骤压茬推进,及时解决堵点、难点问题。

  二是在“育才”和“管才”上下实功,做到凡训必测,督促基层干部吃透政策;落实新老干部“三清单”交接制度,推动驻村工作不落空、不断档。并强化监管,明确驻村纪律,倒逼干部转作风,筑牢乡村振兴主阵地。

  三是部门与乡(镇)村两级联动,聚焦群众收入,按照红黄绿调度的要求,采用“一进二看三问四核”工作法走访入户摸底23775户,因地制宜出台《关于鼓励湟源县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奖励办法(试行)》《湟源县惠民政策补贴台账》,落实联农带农机制,着力答好脱贫群众增收题。

  四是聚焦基层薄弱环节,按照“强、中、弱”三种类型对146个村集体经济发展分类施策,整合各村“闲散少”资金,挖掘县域优势资源,围绕全县村集体经济“强村”工程发展需要,建立“固定收益”助“脱贫村”、“柔性收益”扶“困难村”的村集体“强村”发展新模式,进一步拓宽村集体项目投资渠道,聚焦大华工业园区提档升级和古城发展等重点,初步谋划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等强村工程项目22项,总投资6.3亿元,为强村富农打下坚实基础。

  五是聚焦项目生命全周期,全链条监管。通过完善项目储备库、前期工作库、年度建设库,“三库联动”清单化推进项目前期,持续提升项目策划生成水平。坚持“周调度、月通报”,推行“红黄绿”颜色标识法,不断规范项目建设程序、完善监管体系、提高投资效益。

  记者:请您谈谈下一步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思路和打算?

  韩俊良:下一步,湟源县将始终聚焦群众增收,以“提级服务”谋村级产业、“压级管理”促农民增收为工作原则,持续建强基层组织,聚力夯实问题整改成效,按照“应编尽编”的要求,三年内完成全县实用性村庄规划。围绕补生态安全、补“四地”建设、补强村产业、补民生短板,落实乡村振兴试点村、高原美丽乡村、改厕、四个“一批”等四项任务,科学谋划储备好2024年项目。以严的作风和实的成效,力争在乡村振兴工作中走在前、作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