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决执行党的路线”的黄静波
霍静廉 黄少南
来源:延安精神库 日期:2020-12-18 浏览量:
黄静波,1917年生于陕西绥德县。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清涧县东二区委书记,游击队指导员。1935年任少共陕北特委巡视员,陕北省委儿童局书记。1936年任少共中央少先队训练部副部长、少共陕北省委宣传部部长。抗日战争爆发后,入延安中共中央党校学习。1937年冬任中共绥德中山镇城区委书记。1938年任中共绥德县委书记、中共米脂县委书记。1940年至1944年春先后任清涧县长、书记、县参议会议长。他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同国民党顽固派进行了有理、有利、有节的艰苦斗争,取得一个又一个反摩擦胜利。同时,他领导全县人民开展大生产运动,克服了严重的经济困难,实现了丰衣足食。1942年西北局高干会上,毛泽东亲笔为黄静波题写了“坚决执行党的路线”奖状。1943年调任陕甘宁边区政府粮食局局长,后任财政厅副厅长,全国解放后,任甘肃省财政厅厅长、国家粮食部副部长,广东省副省长,青海省委书记、省长,以及全国政协常委等职。
一、高原烽火,百炼成钢
黄静波原名黄深源,1917年出生在陕西绥德县苏家岩焦石堡村一个农民家庭。父亲黄锡佑是一个普通农民,勤劳务农,吃苦耐劳。母亲贤良聪慧,勤俭持家。姐弟6人,父母虽然艰苦操持家务,但由于国民党苛捐杂税多如牛毛,加之地主恶霸的盘剥,穷苦的劳动人民仍然过着衣不遮体、食不果腹的悲惨生活。为改变贫穷的命运,一家人省吃俭用,让黄静波去上学,他先后在清涧华岩寺、绥德薛家峁等地读书。
绥德,自古以来久负盛名,素有“天下名州”之誉。在中国现代史上,绥德是共产党在陕北领导革命的策源地。早在1924年,北京大学学生、绥德人李子洲回到陕北,担任绥德陕西省立第四师范学校校长,在李大钊的指导下建立了陕北第一个党团组织。刘志丹、谢子长、刘澜涛、马文瑞、张秀山、白明善、张达志、郭洪涛、闫红彦等陕北大革命时期的共产党人都是在这里培育出来的。毛泽东赞李子洲是陕北共产党的奠基人。由于受“左”倾路线影响,陕北革命几起几落。1934年初,革命高潮再次到来,红军游击队,党的组织十分活跃,绥德农村红区不断扩大,在校读书的黄静波受到教员中进步思想的影响参加了儿童团,站岗放哨查路条,贴标语,黄静波自小就有正义感,成为小朋友拥戴的一个活跃分子。革命运动的蓬勃发展,引起国民党反动派的恐慌,派出军队到处扎据点抓人,认为学校有共产党、学生都被赤化,赶走老师、查封学校,黄静波被迫失学回家务农。
1934年麦收时节,黄静波在清涧牙科图村亲戚家随共产党人刘维到清涧二郎山陕北特委驻地参加特委培训土地分配训练班,毕业后不久,黄静波回到绥德任团县委儿童委员。这时在共产党人唐洪澄、王世英、张家修的带动下,父亲黄锡佑秘密地参加了绥德地下党的活动,他们家成了绥德南区一带的“红色堡垒”。1934年8月,中共绥德第一次党代会就在黄静波家召开,县委领导成员张家修、崔正冉、王世英、王明园和特委李景林都来参加会议,全家人都成了会务员,黄静波和弟弟还有他领导的儿童团成员站岗放哨、安排住宿、秘密迎送,负责会议的安全。会议选举了绥德新的县委领导成员,分析了全县革命运动的形势,讨论制定了绥德党的中心任务和斗争方法策略等。会后,父亲对外活动越来越多,宣传革命、组织农会处处为受欺压的群众出头、协助游击队镇压作恶多端的恶霸,父亲的威望越来越高,也越来越成为地主恶霸和国民党反动派的“眼中钉”、“肉中刺”。1934年隆冬一天,父亲和十几个同村的人到薛家峁开会回家途中,突遇下乡围剿红军和清洗革命党的国民党匪军,黄锡佑躲闪不及,被凶残的国民党匪军包围乱枪中丧命。
黄静波在陕北特委训练班受训结束后,先是任共青团清涧县东二区党委书记,后任绥德团县委儿童委员,1934年底经王世英、张家修介绍转为共产党员,1935年11月任团陕北特委儿童局书记、儿童部部长,辖6个少共区委,隶属陕北特委领导。组织的这一安排,给了黄静波发挥聪明才智,奉献一腔热血的平台。他在团陕北特委的领导下,积极开展儿童团的工作,召开儿童团工作会议,举办各县儿童团领导的培训班,制定儿童团工作任务。建立儿童剧团、歌咏队、秧歌舞队,宣传反对早婚、童养媳制度,改善童工工作待遇,动员适龄儿童入学等任务,儿童团成了农村武装斗争十分活跃的一支生力军。父亲牺牲的时候,他在清涧农村发动建立儿童团组织,为了村里和家人的安全,他强忍内心悲痛,没有回家奔丧。为此,还引起不少村人亲戚的不解和误会,说他是“不孝子孙”。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时任共青团中央组织部副部长的胡耀邦发现这位年少的儿童部部长工作认真扎实,充满活力,他对这位才思敏捷、敢干敢为的陕北小伙甚为赏识。调黄静波到团中央团校工作,随后成立了少共陕北省委,又任黄静波为少共省委宣传部部长。他组织赤少队开展扩红工作,各队之间展开扩红竞赛,看谁家扩红又多又快。1936年5月1日,陕北赤少队在瓦窑堡举行了大检阅,受到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央领导的赞誉。1937年初,黄静波到中央党校学习。毕业后就派往绥德,这时黄静波已成为众所瞩目的小干部。
二、揭露反动势力罪行,团结教育群众
1937年7月,卢沟桥的炮声,点燃了中国人民抗战的烽火。在中国共产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治主张下,蒋介石被迫承认了陕甘宁边区,将陕西、甘肃、宁夏三省各相接的一部分地方,辖23个县为陕甘宁边区管辖范围。8月,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第八路军开赴抗日前线。但在23个县中,只有保安、定边、安塞、盐池等几个县抗日民主政府是唯一政府,其他十几个县,既有抗日民主政府,又有国民党委派的县、联保等地方政府,而清涧、米脂、绥德、吴堡、佳县五县是完全由国民党陕西省政府委派地方行政官员,清涧、米脂、绥德、吴堡、佳县属国民党绥德专署管辖,国民党在派遣专员时,特意选派对共产党怀有敌意、顽固的反共分子担任,使这五县党的工作更复杂、艰难。
1938年春,日本帝国主义在占领了山西部分区域之后,妄图西渡黄河,进攻大西北,河防吃紧,国民政府为了加强河防,同意在这五县建立绥德警备区,调陕甘宁边区八路军留守部队驻防。党中央借机在选派绥德警备区部队中,选择意志坚定、勇于创新、敢于斗争的共产党员以警备区部队民运科长、股长的公开身份,组成清涧、米脂、绥德、吴堡、佳县五县中共县委领导班子,领导该县区的抗日民主运动。党中央明白,虽然国共已合作,但蒋介石灭共之心没有死,“地富反坏”剥削欺压百姓梦想没有灭,民族资产阶级维护他们统治的利益没有变,要在国民党统治区完成共产党赋予的历史使命,其任务是艰巨的,困难是不可想象的,环境是错综复杂的,选派的干部必须是优秀而出色的。黄静波荣幸地被党中央选派到绥德县工作,公开身份是绥德中山镇抗敌后援会主任,不久又任命为绥德警备区民运科长,实际是绥德县委书记(秘密)。
当时的绥德是由蒋介石得力干将何绍南把守。何绍南是侵华日军师团长板垣征四郎在日本士官学校的同学,对蒋介石异常崇拜,言听计从,加之本人能言善辩,颇有才气,深受蒋器重,曾任东北军某军团参谋长,南京国民政府陆海空军总部高级参议等职。对蒋介石限共、反共政策,何绍南心领意会,不折不扣地推行。1936年3月,他以国民政府赈务委员会委员身份来到绥德,1937年4月,接任绥德专员和保安司令。上任不久,便亲拟了《陕北施政建议书》,核心就是反对共产党,限制和破坏共产党的革命活动。建议书明确提出“瓦解中共,并逐渐缩小以至消灭‘赤化区域’”。并以“确保地方治安”为名,增调400余人的保安队,制造摩擦事件,迫害和暗杀八路军指战员及抗日人士,大肆敲诈勒索群众钱财。同时,组织富农同盟会、哥老会、发动地富“收复失地”①。地主不要地,农民不交地,下令处决。还唆使联保长和劣绅们不售给我军粮草,并纵容土匪抢掠、骚扰群众,嫁祸于八路军,阴谋挑起群众的不满情绪,迫使八路军撤退,实现独霸绥德地区,截断党中央与各抗日根据地联系,反动气焰十分嚣张。面对错综复杂的斗争环境,黄静波正确执行了党中央“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的方针和“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策略。根据实际情况,从几个方面开展工作。一是迅速恢复各级党组织活动,对工作积极的田云山、高世有、马锡候等同志先后吸收为共产党员。二是坚持群众路线。进一步发动工农群众,团结上层开明人士,孤立打击顽固派何绍南。他亲自登门逐一与绥德具有影响力的刘绍庭、王得安、霍子乐、杜嗣尧、贺连诚、文秉卿、安文钦、霍仲年等一大批上层开明人士谈心,使他们都站在了共产党这边,提供何绍南的大量罪证,积极投入反对何绍南的斗争。三是坚持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组织军队和群众团体及上层人士共同商讨,给何绍南定了十大罪状,计有攻击诬蔑八路军;暗杀我军政人员;组织政治土匪抢劫嫁祸于我军;以禁用白洋为名,没收处罚绥米十多家商号十五六万元银洋,中饱私囊,侵吞公路工程款;指使特务破坏河防抗战;指使反动地主反攻倒算等等。利用集会将何绍南的种种罪行画成漫画,向广大群众公开揭发,广泛宣传,让何绍南的反动面目暴露无遗,被彻底孤立起来。特别是王震接任绥德警备司令兼专员后,群众主动前往控告何绍南的保安团队残害人民的罪行,王震将军为民除害,将吴堡县和绥德义合镇一带保安队的武装全部缴械。何绍南失去了立足资本,于1940年2月29日逃跑到榆林,国民党的政权也跟着垮台了②。四是成立抗敌后援会绥德分会,其成员由国共两党及绥德城中的开明士绅组成。以公开的身份动员青壮年参军,壮大抗日武装力量;筹措粮食、鞋袜,支援前线;安抚、医护前线返回的伤病员;宣传动员成立各种抗日救亡群众团体,一切为全民抗战服务。五是有计划地派遣中坚骨干同志打入国民党的联保队、保安队、保安团等武装和行政组织内部,有的当上联保甲长、保安队长、连队指导员等,利用职务之便,掌握国民党消极抗日、积极反共、制造摩擦事件的罪行,以便开展针锋相对的斗争。
正当黄静波按照党的统一战线斗争策略,推动绥德抗战工作蓬勃发展之际,绥德特委将黄静波调到米脂担任“秘密”县委书记。米脂国民党县党部指导员王道之和县长刘学海,极为反动,大肆破坏米脂农村党组织,暗杀进步分子,排挤、刁难抗敌后援会干部,米脂的反摩擦斗争出现艰难和困境。
黄静波服从党的安排,速赴米脂县。根据米脂反动势力非常嚣张的一面,他贯彻中共中央“团结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反动顽固势力”的政策。首先团结教育米脂县委领导干部坚定意志,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从战略上藐视敌人,在战术上重视敌人,增强县委干部的革命斗志。同时,团结进步人士,孤立顽固势力。听说米脂最有名的绅士是李鼎铭,不仅在群众中德高望重,而且敢于主持正义,一些国民党官吏也怯他三分。黄静波亲自登门拜访,讲明共产党的主张,并让他说服其他民主人士支援抗敌后援会。米脂还有一知名人士叫马济川,曾任陕西省立笫四师范学校校长,国民党许多要员都是他的学生,在国民党里面很有影响,说话有威力,国民党也在争取他。黄静波多次与他交流王道之为首的顽固派破坏抗战的罪行,使其坚定地站在共产党的一边。还争取了国民党政府的教育科科长姬伯雄、地方绅士艾斌勤等,形成广泛的强有力统一战线,集中力量反对王道之为首的顽固派制造分裂、破坏团结抗日的罪行。有一次,特委领导人给黄静波写来一封信,主要内容是关于统一战线中反摩擦的问题,因特委通讯员不知内情,糊里糊涂照牌子把信送到国民党县党部顽固分子王道之手里,王如获至宝,急忙复制后送榆林敌军部,借机大做文章,反诬告中共破坏统一战线,并据此下令驱逐八路军,单方停止八路军在抗敌后援会的工作,擅自改组抗敌后援会。黄静波与特委刘澜涛研究后,决定由他直面与王道之交涉,黄静波组织召开开明绅士会议和群众大会,邀请国民党县党部人参加。在大会上,他以国难当头,国共团结抗日为基础,以大量无可辩驳的铁证,揭露国民党县党部真反共、假抗日的罪行,列举王道之、刘学海破坏统一战线,指使部下伪造八路军信件,挑拨两党关系,破坏团结。李鼎铭、马济川等进步人士也起来反对王道之、刘学海的倒行逆施,使参会的民主人士及广大群众明白了是非,更加信任共产党,经过几次既联合又斗争,王道之、刘学海的反动气焰逐步收敛,米脂反“摩擦”斗争由弱到强,不断取得胜利③。
清涧县县长艾善甫是由国民党陕西省政府直接委派,此人不抗日、不为民,专吃“摩擦”饭,秉承何绍南旨意,指使国民党地方联保组织公开进行反共宣传,攻击污蔑共产党和八路军,欺骗、引诱、杀害八路军干部,并强令清涧县抗敌后援会取消进步团体青年救亡会,还指使保安队无故枪杀了驻清涧一营的两名八路军战士,使反“摩擦”斗争陷入被动局面。1938年底,为加强清涧县反“摩擦”斗争,扭转党在清涧开展工作的被动局面,特委又决定将黄静波调往清涧,任“秘密”县委书记。黄静波服从组织调动,从米脂赴清涧。他知道清涧的反“摩擦”斗争较为复杂,国民党政府在弹丸大的县城里,既有一个正规驻军,还有保安队、黑军,农村各区还有武装组织,加之委派l的许多保、甲主任,都是地主、恶霸或仇视共产党的地痞,国民党县长就是借助保安队和反动的保、甲主任破坏城、乡党组织,迫害八路军干部。他总结绥德、米脂反“摩擦”斗争的经验,既要维持统战,又要果敢而策略地出击,打击反动顽固势力的嚣张气焰。他与县委其他领导经全面调查研究,反复研讨,作出反“摩擦”斗争方案,明确了三个方面工作任务:
(一)反霸除恶、敲山震虎
根据群众反映,清涧东区有几个反动联保主任罪恶多端、民愤极大,也是国民党县长艾善甫得力爪牙。黄静波首先从这几个爪牙入手,给艾善甫一个下马威。他利用抗敌后援会合法身份,通过各村党小组,发动群众收集这几人欺压百姓、破坏统一战线的罪证,然后联合清涧军、政、民,组织了一次东区反霸除恶申讨会,在警备区八路军的配合支持下,按照统一安排的时问、地点、同时涌向这几个罪大恶极的联保主任住地,召开反霸除恶申讨会,受害群众以铁的事实,申讨联保主任欺压百姓、残害军民的罪行,在群情激奋之下,围攻和痛打了恶霸主任。接着,配合警备区部队连续作战,镇压了9个反动土匪头子。这一举动大长了群众的正气,大灭了反动势力的气焰。其余的联保、甲保主任也大大改变了态度。艾善甫见机不妙,从清涧跑到榆林,连县长也不当了。
(二)揭露反动势力罪行,团结教育群众
刚赶走了艾善甫,国民党省政府又派来一个县长,名叫李鹏飞。该县长秉承主子意愿,企图蛊惑人心。一天,国民党县党部在县小学校操场召开会议,黄静波与县委几个工作人员正好路过此地,听到国民党县党部人员正信口雌黄污蔑八路军、共产党,他直径向会场,国民党卫兵阻拦,他不顾个人安危,强行走上讲台,义正词严地向群众揭露国民党县党部指使国民党保安队烧毁二郎山八路军保卫河防部队的军械库;无故下令取消青年救国会组织;枪杀八路军战士,抢掠、烧杀百姓,破坏统一战线等罪恶。会场由混乱到平静到鸦雀无声,把国民党的一个反共宣传会议,变成揭露国民党罪行,宣传共产党抗日为人民的动员会,会议最后以群众一片掌声而告终。跟随黄静波的工作人员为他捏一把汗,怕国民党县党部借机对他下毒手,更多的群众为黄静波这种胆识和魄力敬佩不已,积极地站在共产党一边,并编了顺口溜表达自己的立场:
“一疙瘩玻璃四下明,
咱和共产党一娘生;
共产党来了烧开水,
反动派来了埋地雷”。
党的基层组织的腰杆也硬起来,不断支持群众对为非作歹、与共产党作对的联保主任进行坚决的斗争。
(三)集中火力,赶走国民党县长
1939年10月,中央调359旅驻守绥德警备区,王震任警备区司令和中共绥德特委书记。他与顽固反共分子、国民党绥德专署专员何绍南进行针锋相对、毫不容情的斗争,1940年2月,何绍南弃职逃跑。乘胜追击,在王震领导下,清涧紧接着举行一次声势浩大的反“摩擦”活动。1940年3月16日,黄静波带领县委一班人,以东区为主,动员各区农民参加,组织了约6000余人的请愿队伍,自带干粮,举着红旗,高呼口号,浩浩荡荡从清涧的四面八方涌向清涧县城,占据山头,堵住城门,围攻国民党县党部,群众振臂高呼“打开清涧城,活捉惠华延。赶走李鹏飞,解放清涧城”。国民党驻军二营和保安队架起数十挺机关枪,枪口对准请愿民众,八路军警备区三营针锋相对在城外各山头也架起数十挺机关枪,面向城内,支援请愿群众,形成势不可当的威吓局面,请愿活动进行了三天,群众吃、住城门口,不断高呼口号,要求李鹏飞滚蛋。黄静波和各村党组织与请愿群众同甘共苦,坚持斗争到底。直至第三天,请愿群众涌进清涧城,围住宁远台李鹏飞住地,高呼请愿口号,李鹏飞走投无路,不得不答应了请愿群众的三项条件:一是减粮免租,保护边区安定生产;二是解除地方保、甲武装的破坏活动,巩固统一战线;三是国民党县长李鹏飞、县党部书记张雄飞下台。3月18日,国民党委任的清涧最后一名县长李鹏飞和县党部书记张雄飞在群众的一片欢呼声中弃职逃跑。清涧县彻底解放。一年之中,走马三县斗顽敌、赶走清涧两任国民党县长,黄静波威名远扬,大家一致称赞他是反“摩擦”斗争的“小钢炮”④。
三、坚持民主政府的“三三制”原则
赶走国民党黑暗统治者,是为给人民光明、自由、民主的幸福生活,这是黄静波参加革命敢于与国民党顽固势力斗争的目的,这个目的也是党的根本宗旨。早在1940年初,陕甘宁边区就实行“三三制”的民主政权原则,如《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指出的:“抗日的民主政权,是几个革命阶级联合的政权,是一切赞成抗日又赞成民主的人们的革命的专政。并且在人员的安排上实行‘三三制’原则。”这种政权建设方式,既实行了民主政治,又加强了党的领导,是我党民主政权建设历史上的一个伟大进程。黄静波在赶走国民党反动县长后,立即进行民主政权的建设,坚决按照党的政策,实行“三三制”民主政权选举。以彻底改造和更换国民党委任的反动联保、甲保主任,让政权真正掌握在各抗日阶级、阶层和人民群众的手中,巩固和发展了抗日根据地。
在边区政府工作团的指导下,1940年3月,黄静波组织县委一班人,制定“三三制”的民主选举方案,成立选举委员会,召开群众动员大会,让群众了解民主选举的意义,怎样用好选举的权力,人民如何当家作主,并组成干部、青年救国会、中小学生宣传队深入到各区、农村、居民中广泛宣传,认真解说。在广泛宣传的基础上,划分选举行政区、公布选民榜,凡18岁以上公民,均有选举被选举权。为公开、公证,不提候选人,由群众按照“三三制”原则,充分自主选举人民群众爱戴、喜欢的带头人。清涧全县90%的选民参加投票,经过民主选举,黄静波选为清涧县县长,这是清涧县第一次依靠人民群众自己选举出来的县长,从此,黄静波由“秘密”的县委书记,成为公开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主政府县长。也是绥德警备区第一个群众民主选举产生的县长。他不负众望乘胜前进,立即对县以下各区、联保、保甲主任由下而上的进行民主选举,有人怕群众文化低,民主政治认识不足。黄静波说:“‘三三制’原则是党的政策,我们是共产党的干部,必须严格执行党的政策。要使老百姓懂得民主,必须让百姓在应用民主中认识民主、了解民主、休验民主。”在广泛的民主选举中,一些德高望重、爱国进步人士受到百姓的认可和赞誉,被选人各级政权中,那些由国民党政府委派,无恶不作的联保、甲保主任,受到群众谴责和批评,如店子沟保长贪污腐化,克扣群众羊毛税,欺压百姓,被群众一致罢免。“三三制”的政权选举,彻底清除了清涧基层组织由国民党一党专制委派的腐朽黑暗保长、甲长,建立了新民主主义的各民主党派、进步人士和共产党参加的县、区、乡抗日民主政权,使党的政策不仅被广泛地进行宣传,而且得到贯彻和执行。同时,选举产生清涧参议会,人民成了政权的主人,参政议政,监督政权、管理政权。清涧人民雀跃欢庆新政权的诞生。黄静波也把当好县长,为清涧人民服务作为一切的行动准则,亲民之仆、治事之官。1942年县里召开新年座谈会,三科科长王锡成发表意见:我今天很高兴,因为我眼看到边区真正建立了“三三制”的政权,真正能团结各党各派、给人民真实的民主权利,努力一致地抗日到底。
1941年5月,清涧城内一市民捡到一颗手榴弹,因不知危险,自己玩耍,不料引发手榴弹爆炸,弹片炸伤了手和脸,鲜血直流,围观的群众一时不知如何是好,家属更是紧张地大叫救人。当时黄静波正在办公室,听到爆炸声,立即打听什么情况,当得知有人炸伤后,立即通知县医院一同赶往现场,亲自组织人员将伤者抬往医院,又安慰家属说:“你们放心去治疗,县医院是咱们的医院,他们会尽力的。”这时大家才认出来,此人就是刚刚大家选举出来的新县长——黄静波,大家七手八脚把黄县长围到台子上,高呼“新政府好,新县长好”。黄静波平静地说:“清涧现在是人民的清涧了,我是人民选举的县长,我如果不为人民,人民也会把我同艾善甫、刘鹏飞一样赶跑。从现在超清涧人民监督我及政府人员,谁不为人民办事,就把谁赶下台。”黄静波的讲话引来热烈的掌声,一些群众激动地说,人民选的县长为人民,黄静波是清涧人民的好县长,我们也真正感到清涧是人民的清涧了。
四、坚持“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经济政策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国民党不顾全国人民的反对,调集重兵对陕甘宁边区实行严密的经济封锁和军事包围。企图困死、饿死边区军民,加之自然灾害的侵袭和大批爱国青年奔赴延安非生产人口的急剧增加,边区出现前所未有的经济困难。1940年12月3日,边区中央局召开经济自给动员大会,毛泽东、朱德、林伯渠等出席,号召边区军民把工作重点移到群众生产上来,实现边区经济自给自足的口号,全边区规模空前的大生产运动蓬勃地开展起来。
清涧县是较早响应党中央号召开展大生产运动的县区之一。1940年6月,黄静波被选举为清涧县县长后,他仅用两个月时间,亲自带领政府干部跑遍清涧的2个区、8个乡、284个行政村、799个自然村,看到多年遭受国民党、地主、豪绅欺诈的清涧人民,生活异常艰苦。他从内心里呼喊出:“共产党的县长一定让人民群众过上稳定、安康的幸福生活。”而改善民生的唯一途径就是发展经济。黄静波和县政府一班人根据清涧地理情况的实际,请出了擅长经济工作的智囊团,制订出清涧县经济建设计划。他在工作报告中指出:“经济建设首先就是穿衣吃饭的问题,特别是当前的情况:敌人顽固分子在经济上对我们采取严密的封锁,断绝我们与外边的往来。八路军的军饷已经很久不发了;这样要完成保卫边区的任务,就必须用自己的方法保证工作人员最低限度的吃穿及全体人民生活的维持,即经济的自给自足。”“清涧没有矿产,没有荒地,人多地少,而农民们主要的收入靠土地,东部不仅有桑林,黄河两岸沙土层也很适合棉花的生长,所以我们发展经济建设的中心除农业外,就是植桑植棉,发展纺织手工业。”⑤
黄静波是一个善于思考、敢于创新、勇于实践的领导干部。他带领县政府一班人,一边调查研究摸索经验,一边深入实际大胆创新改革。民以食为天,清涧当时有人口85719人,90%为农业人口,经济发展,一是从农业入手,他根据自己务农经验,率先组织变工队、扎工队、互助组等劳动互助小组,充分调动农业生产热情,提高了劳动效率。接着改良陕北落后的广种薄收的农业生产方式,采用精耕细作的生产技术,增产增收(约计每亩增收16斤粮食)。二是做好耕牛、种子、劳力的调剂;打破农户单干的传统,根据农民有的有耕牛没劳力;有的有劳力没有种子,春耕农忙季节,县政府组织干部下乡积极帮助农民调剂耕牛、农具、种子、劳力,使农民的耕牛、种子、劳力得到有效调剂,充分利用,快速发展生产。仅这一项措施,每年可扩大耕地面积1664垧(1垧等于3亩)。三是发展畜牧业。农家人是养殖业的行家里手,原来都是个体养殖,1940年后,政府组织农村家家户户养牛、养羊、养猪、养驴、养鸡。号召大家合伙养殖,特别是牛、羊、驴的合伙养殖,可以大大解放劳动力,提高生产效率。1940年全县养殖牛、羊、驴、马、骡43050头,1941年新增羊9328只,驴1029头,牛1080头。一位叫白德的农民响应号召,几个人合作,养了300余头猪,还开办了4个粉房。群众主动合伙搭伴养殖,使全县的养殖业获得较快发展,不仅增加了群众的经济收入、改善了群众生活、还解放了劳动力。群众看到实惠,得到利益,积极性显著提高。群众高兴地编出顺口溜:猪羊满圈,骡马成群;瓜菜满地,粮食满囤,真正丰衣足食。四是发展纺织业。清涧自古有养蚕种棉花的优良传统,政府借此传统,大力发展纺织业。动员妇女积极参加纺织业,原有养蚕户2670户,1940年发展到2906户,全县种桑树9100棵。1941年动员了约2万名妇女参加各项纺织业生产,养蚕户发展为3473户,新增桑树2.9万株,出茧1万斤,合出丝布420匹,每匹价值500元,合计21万元,成为清涧农民的一大经济收入⑥。有的能工巧妇将剩余丝绵织成毛衣、手套、袜子,又增加一笔经济收入。同时,政府扶持植棉业政策,购棉籽贷款。1942年植棉户2733家,植棉2550垧。收净花47255斤,1943年植棉户达6078家,植棉6552垧,1943年比1942年新增植棉户3345家,新增植棉地3996垧,全县植棉2.1万亩,户均1.7亩,全年产棉156024斤,家家户户可以纺纱织布。为了提高生产技术和改良工具,黄静波组织植棉户,使用新式纺织机和改良旧式织布机,显著提高了纺纱织布能力,除本县使用外,可以支援周边县区,这样大大增加了老百姓的经济收入,走上自给自足道路。陕甘宁边区政府还把清涧县作为植棉示范县,黄静波撰写的《清涧县棉业发展概况》在1943年9月3日的《解放日报》发表,清涧的植棉经验启发带动了全边区纺织业的全面开展。五是建立合作社。发展合作社运动,是陕甘宁边区号召发展经济提倡的一项重要措施。特别是延安南区合作社的快速发展给各地提供了可靠的途径。1940年前,清涧县没有合作社,经过县政府的积极宣传支持,1940年成立了7个消费合作社,2个生产合作社,股金达到29352元,参加社员有6643人,一年半共赚了12269.65元,每股分红利1元、火柴1包。群众看到合作社的好处,信任度和积极性普遍提高,都踊跃参股。1941年又新加两个合作社,参加社员达14470人,参股172692股,股金总数达172600元,全年盈利100437元。群众得到实惠,关心、支持合作社的热情越来越高,促使清涧县经济不断走向健康快速发展的轨道。清涧县由此成为边区模范县,黄静波也成为边区模范县长。黄静波开拓性的工作事迹也逐渐传到陕甘宁边区政府、传到毛泽东那里。1942年边区参议会副议长谢觉哉同志为配合整风学习,在《解放日报》开辟专栏,以“焕南”的笔名连续发表60篇文章,文章一发表便受到毛泽东的好评。其中有一篇题为《怎样做县长》,表扬了专员兼县长的习仲勋和县长黄静波,说他们很能创造,我们要有这样有能力的前进县长。
1942年10月19日至1943年1月14日,在西北局高干会上,毛泽东为黄静波写的题词是:“坚决执行党的路线”;这一奖状,是对黄静波参加工作10年间,特别是在绥德、米脂、清涧警区工作的充分肯定和褒奖。
黄静波接过这一奖状,心中无比兴奋和激动,兴奋的是经过十几年在实际斗争中的历练,他的工作经验和方法更加的成熟,克服眼前的这些困难,更有把握和信心。激动的是他仅仅做了这么点滴的成绩,就受到他最敬爱的领袖毛泽东亲笔的嘉奖。他暗暗下决心,自己作为承载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和政党形象的代表,一定不辜负毛泽东和边区政府的期望,以更优异的成绩和贡献感谢毛泽东,感谢边区政府、感谢支持爱护他的边区人民。
1944年4月,黄静波又调任陕甘宁边区政府粮食局局长,同年12月27日任陕甘宁边区财政厅副厅长。他依然本着改革、创新、发展的思路,既要增收,又要节约,还有减轻人民负担,一切为了抗战。在调查研究基础上,从政策制定、机构改革、人员调配、发展措施等方面进行改进,特别是提出解决特残困难的特残措施,得到西北局和边区政府的肯定和实施。解决了边区多年遗留未决的难题。在任边区财政厅副厅长后,边区财政厅是当时边区唯一的经济部门,负责边区发展经济、保障供给。时任西北边区财经办事处负责人的陈云曾告诫陕甘宁财政厅的干部要有“掌柜”态度,当家的态度。黄静波就是在这边区唯一经济部门,积极采用增加对农业、工业、运输业、纺织业建设的投资,扩大生产,加强税收工作等方式,以当家人的热忱,执掌财政、金融和贸易的工作,保证伙食、衣服、草料的供给,为日后新中国成立后长期在经济部门工作打下“懂经济”的基础。
解放后,黄静波无论是担任甘肃省财政厅厅长、粮食部副部长还是担任抚顺煤矿副矿长,还是后来任青海省省长,都一如既往地坚持党的正确路线,坚持党的基本原则,勇于创新、敢于碰硬,光明磊落、廉洁奉公、无私奉献。1978年习仲勋任广东省委第二书记时,亲自点名要黄静波与他一起到广东建设新特区。黄静波到广东省任省委常委、副省长兼省政府秘书长,并代表广东主持“广交会”工作。他们把延安时期经济建设的经验和优良作风结合新时期经济建设要求,建设了一个新时代的经济特区,给全国的改革开放又创造了新经验。黄静波以一贯坚持党的正确路线为准则,为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及新中国的建设作出不可估量的贡献。正如老人家在他的95岁华诞志庆活动上说:“我可以宣布三件事,第一没有贪污;第二没有为自己的子女和亲属朋友开过后门;第三没有欺负过老百姓。”直到今日回想起延安时期的火红岁月,老人依然精神抖擞,兴奋地说:“我没有辜负毛泽东的题词,没有辜负陕北人民的众望,没有辜负党的培养。”⑦时隔近70年,西北局高干会毛泽东亲笔题词的22个人中,已有21人离开人世,黄静波是唯一健在的头脑清醒、还能畅谈的老前辈。笔者有幸再次采访老人,甚为荣幸。
古人云:生命凭骨骼而挺立,人类因精神而伟大;有限的生命会因时而逝,高尚的精神却能超越时代而永生。
黄静波为党的事业艰苦奋斗、冲锋陷阵、廉洁奉公。他把个人价值的实现融入到民族的解放、人民的自由、民众的幸福之中,作出了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业绩。这些业绩,闪耀着党的领导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是共产党人理想、信念与行动的集中体现,是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力量源泉。他们的精神与日同辉、光照千秋。现在,虽然我们所处的时代、环境和条件发生了很大变化,不再像战争年代那样困难和艰苦,但是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社会,让中国走向世界强国之林,我们的任务还很艰巨,错综复杂的社会和国际环境,还需要千百万像黄静波这样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的好干部、好领导领航扬帆,开拓进取、勇往直前。只要这样,我们中国梦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霍静廉 黄少南
①宋金寿:《陕甘宁边区的统一战线区概述》,《中共党史研究》1987年第4期。
②《黄静波回忆录》未刊稿。
③《米脂县国民党部指导员王道之伪造信件揭发之经过》,《新中华报》1938年8月15日。
④《清涧县政府一年的工作报告》(1941年9月—1942年9月)黄静波手稿1942年9月20日。
⑤《清涧县政府一年的工作报告》(1941年9月—1942年9月)黄静波手稿1942年9月20日。
⑥黄静波:《清涧县棉业发展概况》,《解放日报》1943年9月3日。
⑦《黄静波九五华诞志庆》,中国红色网2012年7月21日。
联系群众的楷模——毛泽东题词表彰的22位生产英雄/陈燕楠主编.—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