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炕人的高兴事儿湟源县日月藏族乡本炕村驻村工作队

来源:西宁市委组织部    日期:2018-08-27    浏览量:

清晨的阳光洒落在宁静的村庄,在湟源县日月藏族乡本炕村的广场上,一群老人拉着家常、晒着太阳,在健身器材上活动筋骨……

“山丹花来刺玫花黄,马莲花开在了路上……”这时,一位华发苍颜但步伐轻快的老太太唱着花儿走了过来,大家不约而同的问道:“史家阿奶,今儿个遇上啥好事了?”老太太笑着说:“中奖算个啥,比中奖还好呢!我儿子要娶媳妇了!过几天请大家喝喜酒啊!”话音未落,大伙儿就炸开了锅,纷纷跑过来刨根问底:新媳妇哪的人?多大年龄?啥时候办喜事啊……这位老人是村里的贫困户,名叫周青玲。几年前丈夫因病去世后跟小儿子生活在一起,“老阿爷走了以后,小儿子的终身大事就成了我最大的牵挂,这下可好了,总算了了这桩心事哟……”老人感慨地说。“阿奶再没啥发愁的事情了,日子过得越来越好喽!”一旁的小伙子史正海说。

“是啊,说起来,这事还多亏咱们郭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呢!以前儿子啥也不会干,挣的钱根本不够花的,东拼西凑借了点钱还被骗婚的给骗走了,要不是他们给联系着参加了驾驶培训,又帮着找到了工作,这些债哪能这么快还上!”老人说着说着抹起了眼泪,“那时我们家条件差,别的不说,就住的那破房子,墙都快塌了!你说谈个对象人家一看你住的这么差谁还愿意嫁给你啊!驻村工作队帮咱们要了项目,盖起了新房,现在住的宽敞结实又亮堂,心里也踏实,真没想到还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共产党的政策好啊!”

周青玲老人所说的郭书记,名叫郭谦,是驻村第一书记,驻村后,他带领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班子齐心协力,积极协调相关部门,为村内有劳动能力的青壮年举办技能培训班,让小伙子们学会了挖掘机、装载机的驾驶技术、妇女们学会了刺绣和烹饪手艺。在此基础上,积极联系协调用人单位,解决的就业问题。同时,争取各类项目资金,先后组织实施了美丽乡村等9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建成占地1200平米的村级幼儿园、200平米的村级综合服务中心和规范化的党员活动室、60平米的村卫生室、40平方米的文化活动室、1800平方米文化活动广场,完成河滩绿化60亩和村后长200米、平均高度5米的险工险段护坡治理,为29户贫困户盖起了砖混结构新房,使村民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提升,人居环境发生巨大变化,本炕村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现在的日子确实好了,以前村委这块地方光秃秃的,一刮风尘土满天飞!工作队来了以后,给我们盖起了办公楼,修了广场,现在老汉们出来拉拉家常散散步,美的很呐……”刘尔香老人也拍着手说了起来,“过舒坦了,那就让儿媳妇给你多生几个孙子,你带到这广场上蹦哒蹦哒,到时候把你乐的嘴都合不上啦!”“哈哈哈哈……”大家都被她的话逗乐了。

贫困户沈生福路过村委广场,好奇的问:“你们高兴啥着?谁要娶媳妇啊?”

“我儿子的喜酒一定要来啊,你干啥去?你现在一年几万块钱挣上了吧?过来喧个萨!”周青玲老人吆喝着。

“大好事啊阿奶,恭喜恭喜!我到山上看个牛去,今年郭书记帮我申请了贷款,我自己养了40多头牛,靠补胎、焊接的手艺也挣了点钱,加上合作社的分红,一年下来能挣个3万多吧。比原来的日子宽裕多了!”沈生福笑着说。

“恩,我觉得这么多项目里面,最好的还是集体合作社,实话好!这么大的畜棚能养几百头牛,经营好管理好的话以后咱们村就成了富村了!大家每年都能分到钱呢”,贫困户方海山若有所思。

在改善基础设施,郭谦和驻村工作队充分利用本炕村得天独厚的草场优势,确定了种草养畜产业作为发展村集体经济的主导产业,于2015年成立了“湟源本康养殖专业合作社”,争取相关部门各类项目9个,资金共计755.92万元,建成牛舍10栋6000平方米,猪舍3栋1350平方米,青贮窖、草料棚等配套设施齐全,为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奠定了坚实基础。2017年合作社实现净利润9万元,迎来了本炕村集体经济产业发展的第一个春天。

“郭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在咱们村快三个年头了,也有感情了,确实帮了大家不少忙,但是如果我们自己不努力、整天坐着等政府救济,别人再帮那也是白搭,工作队走了还不是照样穷!所以,自己要加油干才行!你们喧着,我要到山上看牛去了!”沈生福边走边跟大家说。“对着,郭书记和工作队不可能帮咱们一辈子,真想彻底摆脱贫困,还是要靠我们自己的双手……”大家纷纷附和着。

“走,我也回家,看看儿子把请帖写好了没,给郭书记他们也写一份,这个喜酒工作队一定得喝!”周青玲起身就要回家去。

“他们三个忙死了,哪顾得上喝喜酒!”方海山喊着。

“我可要专门请一挂去,实在来不了我好好地绣个鞋垫送给他们,也是我的一份心意呀……”

初春的太阳高高的升上了蔚蓝的天空,远处山坡上的牛羊宛如洒落的珍珠,宁静的村庄升起袅袅炊烟,幼儿园的孩子们像一群快乐的小鸟,欢欣雀跃的路过村委广场,一个扎着羊角辫的小姑娘手指着草地兴高采烈的喊着:“快看呐,青草发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