湟源县:农村行政管理大专班助力乡村振兴

来源:摘自西宁市党建工作改革创新案例    日期:2018-11-01    浏览量:

  近年来,湟中县以提升村干部综合素质为切入点,探索开设湟中县农村行政管理大专班,首期农村行政大专班69名学员经过为期两年半的学习培训,已于2017年顺利毕业,并取得国家承认的大专文凭。大专班的成功举办为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建成一支文化水平高、发展思路清、能干事、肯干事的基层队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也为新时代农村基层干部培训工作积累了经验。

  一、背景

  党的十九大提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习近平总书记又指出,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农业、不能忘记农民、不能淡漠农村;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而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村“两委”干部是关键。一名优秀的村“两委”干部,对推动基层组织建设,改善群众生产生活环境,加快农村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就目前的情况而言,大多数村“两委”干部文化程度普遍偏低,知识更新不及时,接受专业知识培训次数相对较少,岗位所需的法律、科技、经济等基本理论知识匮乏,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战斗堡垒作用的发挥。为进一步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提升基层组织建设水平和干部队伍整体素质,努力打造一支善学习、高学历、眼界宽、能致富的农村创新型带头人队伍,切实增强“两委”干部执政能力和服务群众能力,湟中县积极与青海省广播电视大学合作,开办首期湟中县村干部学历提升大专班,着力提升村“两委”干部综合素质,拓宽发展思路,为乡村振兴提供了人才支撑。

  二、做法

  (一)立规矩,强化学员管理一是制度管理。结合实际,制定了《湟中县村干部大专班学员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学员考勤和日常管理制度,加强对学员的管理和督促。二是学员自治。选派教学经验丰富、班级管理能力较强的教师担任班主任的同时,充分发挥学员自治作用,认真梳理学员基本信息,选拔优秀村干部、致富带头人、复退军人等优秀人才组成农村行政管理大专班班委,强化班级管理。三是三方联动。各乡镇按照名额分配情况,认真筛选人员,协助学员做好报名、注册等前期准备工作,并根据学校课程安排,提醒学员按时上课。县委组织部根据各乡镇上报人员情况,认真开展资格审查工作,并根据学员日常表现情况,评选优秀,通报和批评教育违规学员。学校作为学员的直接管理机构,严格按照管理办法和校纪校规对学员进行管理,同时根据学员日常表现情况及考试成绩向县委组织部提供评优依据,反馈学员违规情况。

  (二)多举措,优化教育模式一是优化课程设置。结合学员来自农村一线的实际,经过深入调研,确定了农村政策法规、信息技术应用、土地利用规划等19门贴近农村实际的课程,使设置的课程更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二是配强师资力量。挑选专业素质高、理论功底深、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为学员授课辅导。同时,采取外聘、邀请专家等授课方式,解决师资匮乏的问题,壮大师资队伍,确保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三是丰富培训方式。为不影响村干部正常开展工作,县委组织部结合农村实际,将集中学习时间安排在农闲季节进行。其余课程由学员通过个人自学与网上学习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电大根据学习进度及时通知学员进行学习,并通过考试的方式检查学员学习情况。

  (三)强保障,激发学员动力一是加大经费保障力度。为激发学员报名参学的积极性,县委组织部积极与电大进行协商,按照经济实惠的原则,将学费控制在4000元以内。同时,为了充分调动村干部的学习热情,县委组织部根据学员学业完成情况,以奖学金形式为每名学员承担3000元学费,其余部分则由学员自行承担,尽可能的减小学员的经济压力。二是奖励优秀激发动力。制定《湟中县村干部大专班优秀学员评选办法》,建立健全奖励激励机制,每学期按照学员总数15%的比例评定优秀学员,每人给予200元的奖励补助,加大对优秀学员的奖励力度,鼓励学员认真学习,争当优秀。

  三、成效

  进一步明确了村“两委”干部发展思路。经过两年半时间的专业学习,村干部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开拓了眼界,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有了新的认识,特别是在发展集体经济、改善群人居环境等方面能够结合村庄实际,制定发展计划,为农村发展指明了航向。

  进一步提高了村“两委”干部理论知识水平。村干部大专班开设了农村政策法规、乡村社会学等课程,并组织广大学员进行了实地观摩、座谈交流等活动,有效提升了广大学员在农村事务民主管理、矛盾纠纷化解、依法依规开展各类工作等方面的理论知识水平,为村“两委”干部开展为民服务工作提供了理论知识保障。

  进一步调动了村“两委”干部的积极性。毕业学员顺利取得国家承认的大专文聘,个人的发展空间也得到了显著提升,极大程度调动了村“两委”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干事创业热情。

  四、启示

  (一)要健全完善村干部教育培训良性发展机制。乡村振兴战略地提出,给农村发展指明了新的方向,同时也给村干部赋予了新的历史使命,村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也要适应不断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变“被动”为“主动”,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建成村干部培训工作的良性发展机制,特别是要健全完善村干部教育培训保障、过程控制和培训考核三方面的机制,并根据培训的类别、层次、目的等设计符合实际情况的训前规划、训中管理和训后考核体系,使村干部培训工作逐渐走向规范化的良性循环轨道。

  (二)要充分发挥高校优势,整合教育资源。高校是各种教育资源的聚集地,要充分借助高校教育资源优势,发挥高校学术资源优势。一要拓宽思路。村干部教育培训不能只停留在组织部门和党校之间,要积极与高等院校和教育培训机构联合,把优质的师资、专业、学科优势转化为村干部的知识优势、智力优势和领导优势。二要有针对性。要发挥高校学科专业性的优势,有针对性的开设课程,让村干部能够学以致用。三要积极探索委托办学模式。由“官方”办学向市场办学延伸。充分整合各方面教育资源开展培训,形成“大教育”格局,不断适应村干部培训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三)要注重加强教育成果转化利用,确保教育培训取得实效。村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是加强村“两委”干部队伍建设的重点,是提高村干部综合素质和能力的主要渠道,但是只培训不运用就丧失了培训的价值。因此,必须加大对村干部教育培训成果转化利用方面的研究,积极探索建立村干部教育培训成果转化机制,把教育培训的普遍要求与实际需求、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紧密结合,通过健全完善分类指导、定向转化、宏观管理、考核激励等制度,加快学习成果转化,逐步建立起“带着问题参加培训,围绕问题学习交流,提出问题解决方案,回到基层进行转化”的培训及成果转化链条,确保村干部学习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