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人才36条”为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提供不竭动力
来源:中国法治网 日期:2017-04-20 浏览量:
人是事业发展的关键因素,“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
近日,成都市委以2017年“一号文件”名义,出台“成都人才36条”,这充分展现了成都纳天下英才而用之、打造西部人才核心聚集区、奋力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雄心壮志。
事实上,高素质一流人才,历来都缺乏。古有刘邦“安得猛士兮守四方”求贤若渴的喟叹。最近出台的《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对十大重点领域人才缺口做了预测,到2020年,人才总缺口将达到1900多万人,而到2025年,总缺口将近3000万人。就制造业看,也是初级工多、高级工少,传统型技工多、现代型技工少,单一型技工多、复合型技工少。
从国际上看,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为了抢占未来发展的战略制高点,世界各国纷纷制定实施新的人才战略。比如,美国参议院通过《移民改革法案》,提出取消科技、工程等领域人才移民配额,获得博士学位的外国人取得绿卡可以不受数额限制等一系列优惠政策。比如,日本在最近十年《科学技术基本计划》中,强调将研发投资重点从“物”转移到“人”,把加强基础研究与人才培养比作“车之两轮”,提出着重培养具有独创性的优秀研究人才。进入21世纪后,日本新增诺奖已达17枚之多,这与其重视人才政策密切相关。
国以才立,业以才兴。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11月30日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指出:我国文艺事业要实现繁荣发展,就必须培养人才、发现人才、珍惜人才、凝聚人才。
事业要发展,离不开人才。各行各业都如此,特别是在加快科技创新、转型发展、供给侧改革等重大工作时,更加需要广开进贤之路、广纳天下英才,更加需要打造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并具备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专业精神的高素质人才队伍。比如,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实中国制造2025,推动经济提质增效升级,必须要加快培养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技能人才队伍;迫切需要弘扬工匠精神,培育一批“大国工匠”,为制造业强国建设提供高技能人才支撑。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加快建设人才强国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我们要牢固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坚定不移地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善于培养人才、发现人才、珍惜人才、凝聚人才,营造一个“不拘一格降人才”“非常之人”喷薄而出、“济济多士”群贤毕至的繁荣局面,最大限度激发创新创造创业的人才活力,汇聚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文/殷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