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实干的精神坐标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日期:2018-05-09 浏览量:
时代需要榜样引领,榜样是有形的正能量,鲜活的价值观。从卢玉宝到杨汉军,从钟杨到黄大年,从廖俊波到周智夫,不同的榜样有着不同的特质,但忘我实干正是他们共同的精神底色。实干为新时代书写了生动注脚,构建起共产党员永不过时的精神坐标。
涵养不失本心的工匠精神。工匠精神始于初心,成于坚守。“工作狂”周智夫常年拖着残疾身体加班熬夜,20多个岗位变换,每个职位都做得非常出色;“陀螺干部”杨汉军10天行程1.8万公里,信念的力量让他不知疲倦。一生为党,一生还是太短,若没有发自肺腑、始终如一的赤忱,难以身处艰辛,也能甘之如饴;若没有心无旁骛、物我两忘的专注,难以身处芜杂,也能方向明晰;若没有孜孜不倦、锲而不舍的韧性,难以身处逆境,也能持之以恒。
砥砺不惑于行的专业素养。新时代对干部队伍专业化、精细化提出了更高要求,党员干部只有消除“知识透支”、克服“本领恐慌”,才能跟得上时代节拍。要提高专业思维,着力增强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法治思维和底线思维,使之扎根思想、行于工作、现于行动。要培养专业能力,通过定岗压担、多岗轮换、应急磨砺等途径,弥补知识空白、经验盲区、能力弱项。要涵养专业精神,始终保持对待事业、职责、使命的敬畏态度,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
淬炼不畏艰险的责任担当。周智夫誓言“只要祖国需要,我还要上战场”,黄大年书下“振兴中华,乃我辈之责”的豪言……无私方可无畏,无畏才敢担当。改革发展过程中,难免遇到“烫手山芋”,党员干部要涵养胸怀天下、不顾小我的无私情怀,以不畏险远、不弃微末、不舍寸功的坚定意志推动改革举措落地生根,以慢不得、虚不得、停不得的“钉钉子”精神扎根一线干到底,以敢于尝试、大胆创新、拼搏赶超的进取精神破解发展痼疾顽症,让改革创新成为新时代中国大地上的最强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