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姜堰:抓好点线面 激活社区治理三大效应

来源:共产党员网    日期:2021-06-23    浏览量:

  习近平总书记在青海省西宁市文亭巷社区考察时强调,“一个社区要搞好,一定要有非常强的党组织领导的基层组织,把社区各方面服务搞周到,把群众自治性的事情组织好。”社区治理作为国家治理的“神经末梢”和“最后一公里”,事关党和国家大政方针贯彻落实,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强化社区治理要牢牢把握党建引领这个核心和关键,充分发挥好社区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近年来,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一直把深化“党建+社区治理”作为加强基层社会治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以点带线、以线促面的模式,致力打造社区服务好、社工队伍好、物业管理好、社会组织好的“四好”社区,让居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更加充实、更可持续。

  精益求精狠抓“点”,增强“头雁”效应。“群雁高飞头雁领”,姜堰区充分发挥社区治理工作中的先锋带头作用,用好“三步棋”,着力挖掘培育向心力强、执行力强、凝聚力强、战斗力强的“四强型”社区“头雁”队伍。一是下好社工队伍“先手棋”。全面推行全科社工专业素养“轮训”计划,搭建社工常态培育平台。主动探索全科社工服务模式,梳理形成8大类、54项“全科社工”工作目录清单,推动“全科”服务机制的运转,让有限工作资源力量下沉到群众身边去。二是走好先锋党员“制胜棋”。推动党员进社区“带头讲政治、带头顾大局、带头讲文明、带头树新风、带头办实事”,实施“居民点单—社区派单—党员接单”的闭环服务,推动党员干部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办身边事。三是弈活业主能人“关键棋”。梳理摸排各社区乐器类、声乐类、舞蹈类、体育类等多方面的能人,形成社区“专属人才库”,积极引导他们参与社区服务活动,组建社区“草根社团”,进一步推动形成业主“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模式。

  整体推进巧连“线”,激发“耦合”效应。社区治理不是“独角戏”,而是“协奏曲”,需要多元化的共治力量协同推进、合作共赢。一是吹响社会组织孵化“集结号”。建成3个社会组织孵化中心,按照“按需建团、作用明显、长期坚持、群众欢迎”的原则,培育发展和扶持一批实体运作的社区服务类、公益慈善类、社会治理类等社区志愿服务型社会组织,积极参与社区“微治理”。二是奏响红色物业管理“最强音”。大力推进业委会、物业企业“党组织覆盖攻坚行动”,选派31名社区党员干部担任党建指导员,采取单独组建、区域联建、行业统筹等方式,推进党的组织应建尽建。三是谱写社区人气集聚“主旋律”。深化“1+N”服务阵地体系建设,建成38个党群服务中心,综合区位特点、居民特征、服务半径等因素,延伸建成106个党群连心睦邻点,形成覆盖全域的“15分钟便民服务圈”。

  提质增效强扩“面”,发挥“辐射”效应。优化社区治理纵向格局,构建“社区—街道—区”的三级管理机制。一是社区层面“定向释能”。坚持党建服务品牌协同创建,深化“一社一品”创建活动,围绕普通居民和特殊群体的困难帮扶、家政服务、资助关爱等方面,打造特色鲜明、可复制推广、示范带动性强的服务品牌,不断提升社区服务品质,推动党建引领惠民生、保稳定、促和谐。二是街道层面“集中赋能”。既当好执行者、落实者,也当好组织者、推动者,根据街道实际和辖区内社区特色,制定城市社区基层治理工作实施方案,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地抓好落实,切实担负起细化工作方案、分解目标任务、创新工作谋划、督促检查落实等具体责任。三是区级层面“整体聚能”。实行“一月一调度、双月一观摩”机制,搭建区级层面相互学习借鉴、持续创新提能的交流平台,组织社区书记到优秀社区开展“夜观摩”“夜调研”,营造互学互比、互促互进的浓厚氛围,共同推动姜堰区城市社区品质提升行动取得新成效、迈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