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带动、书记带领、党员带头,贵州黔南州——“三带”点亮强村梦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日期:2023-08-10    浏览量:

  立秋前夕,驱车前往距离贵州省黔南州都匀市城区10公里的马尾村,村道两旁种着层层叠叠的红缨子糯高粱,泛红的穗子高过人头、压弯秸秆,不远处的酒厂酒香四溢。“我们抓住酒厂进驻契机,紧盯酿酒原料需求,将高粱确定为村级主打产业。”马尾村党总支书记金发华毫无保留地向前来考察的村级合作社负责人分享他的产业带富经。

  村级集体经济从2016年不足0.5万元增加到2022年400万余元、带动3万人次务工增收的马尾村,是全州1275个村集体经济蝶变转型的样本,蕴藏着黔南州乡村振兴中组织带动、书记带领、党员带头的“三带”致富密码。

  组织带动 一村一策

  长期以来,村级资源资产闲置、个体产业小散弱、市场销路不稳定等问题阻碍着农业产业发展壮大。为打破这一困局,各村“两委”结合本村资源禀赋、区位优势、气候条件等实际谋划产业,通过院坝会、群众会等与群众共商共议共定村级主导产业,助力村集体、群众抱团共赢。

  “一村一策”推动形成“一村一品”“一村多品”。三都县普安镇阳基村是典型的传统苗族村落,村“两委”集体研究谋定“高山茶、半山果、坝区粮油”的产业布局,得到群众的大力支持。“我们带动群众因地制宜发展茶叶、枇杷、油菜,再通过举办原生态苗族传统节日聚人气更聚财气。”村党总支书记石元品说。

  一头连着灵活多变的市场,一头连着田间地头的村民,村级党组织用经济纽带将群众组织起来抓生产、抓发展,“支部+合作社+农户+基地/科研院所/龙头公司”等多种产业组织形式在黔南州遍地开花。村“两委”干部与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管理层“双向进入、交叉任职”,最大限度盘活人、地、钱三要素,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机制,增加群众致富信心。目前,村级党组织领办产业1631个,带动就业8.5万人,全州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达4.35亿元。

  “除了股权管理机制、合作社章程、财务管理机制要事先规范外,村干部更要在发动群众时就讲清楚群众怎么分红。”罗甸县沫阳镇党委书记胡仕海坦言。

  “蛋糕”做大如何分配?黔南州制定村级集体经济“分红指南”,明确村民按股分红,各村量体裁衣细化“分红办法”,激励干群共促产业振兴。

  书记带领 多方对接

  “选枝条的时候尽量挑这种结节分布比较合理的,剪的时候千万不要伤到叶芽。”近日,在长顺县摆所镇城伍村古茶树种植培训现场,驻村第一书记谢树红邀请省茶叶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杨春,手把手教茶农枝剪修枝,助力该村500亩古茶产业提质增效。

  位于黔南州南部的平塘县掌布镇开花寨村,党支部书记冷世才带头自费学习蜜柚种植,帮助果农提升本土蜜柚甜度,指导果农在种植基地安装溯源系统,统一包装、统一品相,为蜜柚开通“电子身份证”,将4万斤严格贴标的蜜柚送过海关,销往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国外市场。

  黔南州明确村党组织书记抓班子带队伍、抓产业引能手、抓学习用科技的“带富”职责;驻村第一书记帮理思路推产业、找资源引项目、用科技促发展的“帮富”任务。“双书记”里外配合、聚拢人才,组织土专家、田秀才、科技特派员、农技服务机构及农业技术人员等,以“课堂教学+现场教学+基地实训”等方式,分类别、分批次、分产业精准培训群众,实现产业“中端”订单化种植、跟踪化管理、保障价收购。

  目前,全州980名村党组织书记领办产业1197个,驻村第一书记领办产业822个,引进争取项目1160个。

  党员带头 结对共富

  为更好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各村通过党员户挂牌子、亮身份、践承诺的形式,引导党员带头传递正能量、支持村级工作、抓好生产生活、搞好环境卫生,年富力强的党员带头先行致富、结对帮带、传播科技,在外创业的党员带头帮助群众就业、反哺家乡建设,为共建美好家园贡献力量。

  今年,在贵州省“最美乡村振兴家庭”评选中,一个身高不到1.3米、左腿伴有残疾的农村妇女家庭成功入选,这就是乐宝村党员齐敏的家庭。齐敏在摸索中总结出一套辣椒种植技术,品相好、辣味正、不掺假的“乐堡辣椒”成了十里八乡的知名品牌,她通过注册合作社的方式,带动村里90%以上的群众种植辣椒。

  不仅有身残志坚的齐敏,还有独山上司镇学庄村60多岁创业养蜂的蒙泽扬、打造“平塘百香果”国家地理标识品牌的退役军人江军海……他们是黔南州实施“双培双带”工程的缩影。通过发动一批、扶持一批、培养一批的方式,党员参与村级发展、带头创业增收,着力把农村党员培养成发展能手,把发展能手培养成农村党员、村干部。目前,全州挂牌党员示范户7467名,培育党员致富能手7669名,结对帮带5万余户发展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