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三基、促改革、促脱贫 山西临汾好书记当家 脱贫稳稳的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日期:2018-05-22 浏览量:
深度贫困地区和人口的脱贫,是当前脱贫攻坚的硬骨头。临汾市所辖17个县(市、区),有10个是贫困县,5个被列入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是山西省吕梁山片区贫困县最多的地市。
消除深度贫困,如期实现脱贫目标,是贫困地区人民的急切期盼,需要举非常之力,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临汾抓党建促脱贫,探索推行“强三基、促改革、促脱贫”新模式,把反贫困的压力变成持续发展的动力,在实字上下真功,坚决啃下脱贫攻坚硬骨头,取得明显成效。
——编者
“我们这地方是‘三川十垣沟四千、周围大山包一圈’,以前挣钱没门路,日子过得紧巴巴。自打入了农牧林合作社,不到一年就挣了1万多,我们老俩口一下子就过了贫困线。”与曹建廷一样得到实惠的贫困户在山西临汾市还有很多。这得益于过去一年来,临汾在全市探索推行“强三基、促改革、促脱贫”抓党建促脱贫新模式,即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以“三基”为基础、以改革为动力、以脱贫为目标,构建力量下沉、保障下倾的体制机制,实现了党建工作“最大政绩”和脱贫攻坚“头等大事”同频共振。
本土回归人才入选村班子
云丘山村企联合党总支成立前,云丘山开发公司时常因用水用电用地和景区内的大河村和坂尔上村发生争执。为了协调矛盾,乡镇党委创新组织设置,指导成立村企联合党总支,通过党总支穿针引线,旅游产业充当“火车头”,让原本“两头远”的周边村庄和开发公司形成“一家亲”。
为了切实把村党组织建设成引领脱贫攻坚的战斗堡垒,临汾市出台了进一步抓实基层党支部的30条意见,统一向基层党支部印发“三簿一册一台账”,常态化开展贫困村党组织书记分析评价和调整充实,整顿既贫又散的村党组织63个,调整充实“不称职”的贫困村党组织书记48名。在农村“两委”换届中突出“一好双强”标准,大力实施本乡本土人才回归工程,全市有1046名本乡本土回归人才选入村(社区)党组织班子,真正让好书记当家带路。
汾西县和平镇在食用菌产业上成立了食用菌党小组,对全镇的食用菌种植统一开展技术指导、质量管理、收购营销,有效解决了食用菌产业种植户“各自为政”,技术“道听途说”,管理“靠天吃饭”,质量参差不齐的问题。现在,该镇的食用菌远销北京、福建,种植面积扩大到2万平方米,年产值300万元,成了贫困户脱贫的“金宝宝”。全县围绕产业扶贫、异地搬迁等难点工作,组建了200多个功能性党小组,有效推动了政策落实落地。
临汾市持续强化基层保障,使每个乡镇的运转经费平均达到68万元,农村工作经费达到10多万元;按当地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倍落实村“两委”主干报酬;为累计任职满9年、年满60周岁正常离任的村“两委”主干每人每年发放不低于1200元生活补助;整合3000万元专项资金,新改扩建167个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充分发挥其在政策宣传、脱贫培训、村民议事、丰富文化生活等方面的作用,统筹推进乡镇“五小”建设,为乡镇干部安心、安身、安业创造条件。
盘活“三资”,闲资源变活资产
小黄村原是安泽县府城镇的一个贫困村,村“两委”通过多次研究,把虚拟的QQ农场搬到现实中来,作为集体经济项目,打开了“一产”变“三产”的新思路,让村民和村集体都增加了收入。去年,QQ农场扩大到140亩,在发展蔬菜生产的同时,还发展配送服务,目前已为当地两家企业和县城11所中小学幼儿园配送无公害蔬菜,村集体收入增长到15万元。
临汾市积极引导各级党组织把落实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各项要求与破解脱贫增收难题深度融合,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激活主体、激活要素、激活市场,形成了脱贫新动能。在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推动下,贫困村普遍成立了集体经济合作组织,对村里的集体土地、荒山、房屋及贫困群众自有耕地、林地的承包经营权等进行清产确权,评估折价入股合作社统一经营,构建了村党组织、经营主体、农民群众“联产联业”“联股联心”互惠共赢的经营体系,群众以土地经营权流转“获租金”,扶贫资金入股龙头企业“变股金”,贫困群众就地打工“挣薪金”,盘活土地等资源入股合作社“分现金”,实现“一地生四金”,让闲资源变成活资产,有效盘活了集体“三资”,增加了贫困群众收入。
省市连续两年共拿出1.04亿元扶持资金,帮助贫困村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广大基层党组织拓展“党建+”发展模式,探索了资源开发利用、提供生产服务、物业经营管理等集体经济发展路径,盘活了贫困村存量资产,引导群众抱团发展。2017年,全市所有行政村集体经济收入都超过1万元,有1437个村达到5万元以上,占48.6%,村党组织为民办事服务的能力得到了极大增强。
为了帮助贫困县集中资源攻坚贫困,临汾市对贫困地区财政资金管理使用机制进行改革,强化以脱贫效果为导向的资金分配方式,统筹整合9类83项涉农资金,形成“多个渠道引水、一个龙头放水”的投入格局。2017年,全市10个贫困县,整合资金近21亿元,支持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500余个,带动脱贫1万余人。
脱贫事项定在年初、查在年中、评在年底
虽然已是晚上8点,吉县车城乡兰家河村会议室却灯火通明,讨论激烈。“咱们兰家河新村69户、川庄新村25户燃气11月份完成”“老年人日间照料活动中心9月份入住”,述职、质询、答复、解释、点评、测评……一个个程序紧张热烈、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村里群众代表正在对村“两委”班子和党员一年的工作进行评议。通过评议会给群众兑现交账,给干部评价画像,给党员测评排名已成为村里的“老传统”。
临汾市以全市农村连续推行十多年的“定查评”工作法为主要抓手,推动各级党组织把脱贫攻坚事项一件件定在年初、查在年中、评在年底,把党建与脱贫工作同部署、同推进,督促各级干部心谋脱贫、肩扛主责、手抓落实。
每年年初,各贫困县都围绕脱贫攻坚总体规划分解确定年度脱贫任务、落实主体和责任单位;乡镇党委指导各村党支部采取群众提议、村“两委”班子商议、乡镇党委审议等方式,细化确定基础建设、产业开发、扶贫搬迁、政策帮扶等脱贫措施,全部精准到人、到户,以项目化的形式一件一件确定下来,发挥村“两委”班子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使其人人身上有担子、有任务。每年定出的事项,在乡村两级大院向党员群众进行公示,主动接受监督。
市委组织部建立了基层党建月例会制度,每月对县(市、区)抓党建促脱贫攻坚责任落实、工作推进进行分析研判,把脉会诊。各乡镇党委依托村民监督委员会,组织干部群众代表,采取“各村自查、交叉互查、党委巡查”的方式,对所定脱贫事项启动和推进情况进行现场督查。
一方面实地查看产业发展、脱贫项目进展情况,另一方面重点检查帮扶责任人的工作日志、履职台账,看扶贫政策、服务承诺落实,检查党员带头先行先试,示范带动,看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各县(市、区)委和市直各党(工)委班子成员认真履行职责,深入各自“定查评”联系点上听取意见、了解实情、现场办公,开展定点指导、定点跟踪、定点服务,帮助解决项目、资金、技术等方面困难和问题3万余个。
亲历者说
以前企业和村民彼此不信任,村民看企业只是图利赚钱,企业看村民只为眼前小利,双方都向乡镇“诉苦”,村企联建后,通过党建的黏合和润滑,企业成了村民的致富平台,村民成了企业的组成部分,双方融合在一起,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实现了互惠共赢,乡里协调的压力也减轻了。
@乡宁县关王庙乡党委书记 宋达颖
有了抓实基层支部30条这个“一本通”,我这个新手也能很快掌握支部工作该干什么、怎么干。
@大宁县三多乡川庄村党支部书记 贺勇强
以前回村干事没平台、没机会,害怕别人说闲话,如今县里鼓励外出打拼的人才回归,梨花节给我发邀请函,中秋、春节寄慰问信,换届时乡长、书记还专门到太原请咱回村干事。现在我担任村主任,一定带着大家好好干,不能辜负群众的一片心。
@隰县城南乡上友村村委会主任 丁建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