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山之石(第4期 新疆专刊)
来源:西宁组工 日期:2017-07-22 浏览量:
「基层党建」
1.新疆库尔勒市:为进一步深化“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探索实施“三会一课”月评季审制,推进党的组织生活经常化、制度化、科学化。明确规定支部委员会每月至少召开1次;党员大会按照主题党日必开、党员民主评议必开、重大决策事项必开、发展党员必开的“四个必开”原则,每季度至少召开1次;党小组会议每月至少召开1次;党课每季度至少组织1次。全市各党(工)委每月采取查看《党支部工作手册》、召开党员座谈会、随机访谈等方法,对各党(总)支部落实“三会一课”制度情况进行督查指导,综合评定;每季度结合平时督查情况,按照“好、较好、一般、差”四个档次定等。市委组织部每季度根据各党(工)委上报的基层党组织“三会一课”季报表随机抽查,督促抓好后进支部的整改落实,并将检查情况作为年终党建工作绩效考核评分的重要依据。
2.新疆阿克苏市:为缓解村级后备干部难选、能力不足等问题,实施村级后备干部“青蓝”培育工程,加大村级后备干部培养力度。明确村级后备人选必须具备政治立场坚定、遵纪守法、高中以上文化程度、身体健康、年龄原则上不超过35周岁等基本条件,重点在返乡大中专毕业生、退伍军人、致富能手、优秀青年中进行选培。以“一老带一新”或“一老带多新”以及驻村干部共同帮带的方式,每名后备干部由1名乡镇领导干部、1名村干部结对帮带,教思路、教方法。安排村级后备人选到村级助理、村级综合治理、农业生产等重点岗位,或到乡镇综治、党建等岗位锻炼,并列席村“两委”会议、乡镇党委会议,全面提升综合能力。
3.新疆阿克苏市:在各行政村开设农牧民夜校,帮助贫困群众脱贫充电。以村级远程教育站点为基础,统筹整合村民服务中心、村民小组活动室等场地资源,按照有场地、有人员、有经费、有设备、有师资、有制度、有活动等“八有”标准,在行政村各开办1所农牧民夜校。邀请技术能手、致富能手、模范人物开展典型宣讲,定期组织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送教下基层,开设惠民政策、精准扶贫、农林科技等课程,采用专题讲座、现身说法、技能比武等教学方式,每周至少开办1期,增强自我发展、自我造血能力。截至目前,已开办农牧民夜校脱贫攻坚培训30余期,培训农村党员群众3500余人次。
4.新疆和田地区:根据年度脱贫目标和第一书记所负职责,细化具体目标任务为6大项52个子项指标,实行季度积分制考核管理。通过定点访查与随机抽查、明察与暗访、走访了解与问卷调查、动态监管与跟踪评估相结合的方式,定期不定期对第一书记履职实绩开展专项督导,对照指标逐项定等评分。季度积分达到90分以上(含90分)为优秀,在80分以上(含80分)90分以下定为良好,70分以上(含70分)80分以下定为合格,70分以下定为不合格。季度积分连续为良好以上的,第一书记在年度评先选优时优先考虑;积分出现不合格的,由县市委组织部门召回开展为期一周的强化培训,培训合格后返回原岗位工作。对培训不合格的,根据情况作出组织处理或予以辞退。
5.新疆阿克苏市:全面推行第一书记痕迹化管理,确保第一书记下得去、干得好。重点从“履职留痕、公开晒痕、奖惩看痕”3个方面管理考核123名第一书记实绩。统一印制《民情日志》,第一书记按日记录工作情况,乡镇党委和派员单位按月审核并签署意见,专项督查组不定期抽查第一书记考勤记录和工作开展情况,随机走访群众,对照日志进行回查。在每个村设置第一书记公示专栏和举报电话,按月公开第一书记履职情况。根据痕迹化管理结果,对实绩突出的第一书记,优先推荐表彰、评选先进;对履职不力、工作效果不佳的第一书记,视情节轻重,给予约谈、通报批评、诫勉谈话、撤换等处理。
「干部工作」
1.新疆和田地区:通过建立自我推荐机制,差额比选公务员,为优秀基层公务员打通上升通道。该地区规定,将在县市直属单位、乡镇(街道)工作满5年(含)以上、政治上可靠、年度考核“称职”“合格”以上等作为基本条件,一定范围内公布需求岗位。通过印发《致基层公务员的一封信》深入宣传,鼓励开展自我推荐。要求将个人学习工作经历、专业特长、存在的不足及能胜任的岗位和理由形成《自我推荐书》,填写《标准化简况表》递交至公务员管理部门。通过对136份自荐书进行初核,派员到其所在单位比对审核,将51名综合素质较高、群众公认、实绩突出、连续3年考核为“优秀”的公务员列入考察范围,以1:2差额比选后,17人走上正(副)科级重要领导岗位,为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基层公务员搭建了平台。
2.新疆富蕴县:通过科学设岗、明确职责、强化管理、立体考评,“四位一体”增强公务员挂职锻炼实效性。结合公务员专业特长、职务职级、工作经历等情况,每年有针对性地选派20名左右年轻公务员到经济、招商等单位挂任班子成员副职。印制《挂职公务员锻炼工作台账》,采取全程、动态纪实的办法,通过周小结、月总结、季调度的方式,及时了解挂职公务员锻炼情况。制定科学的目标考核办法,对接收单位、派出单位和挂职干部本人实行“三考核”,考核结果作为评先评优和干部使用的重要依据。据了解,三年来该县先后选派63名公务员进行挂职锻炼,近60%的公务员挂职后得到提拔重用,成为单位中坚力量。
3.新疆福海县:坚持“排查在先、分析在先、教育在先”的原则,建立干部监督联络员选派制度。该县组织、纪委、人社等8个部门,对全县69个部门(单位)82名机关干部进行综合评审,确定41名政治素养高、工作经验丰富、群众公认的机关干部为后备监督联络员。通过集中培训、实岗演练、综合考评等方式,每年对后备干部进行一次脱岗培训和能力测试,测试合格者由县委统一颁发“干部监督联络员聘用证书”,选派至部门(单位)专职开展监督工作。明确联络员不受所监督单位管辖,由县委组织部、纪检委直接领导,保证监督员工作的独立性和时效性。每季度召开一次县委常委会议,监督联络员专题汇报工作开展情况和排查突出问题,由全体常委进行研究讨论,确定问题产生根源和处置措施。对年内在岗实绩突出、表现优秀的专职监督员,纳入后备干部队伍库,同等条件下优先提拔重用。
「人才工作」
1.新疆新和县:针对艰苦边远地区基层人才重外引轻内培、用不好留不住等问题,新疆新和县实施“五类”本土人才培育工程,努力打造一支“永久牌”人才队伍。该县制定出台《本土“五类”拔尖人才选拔培养办法》及5个配套实施细则。明确五年内培养100名以上医疗名医、教学名师、手工艺人,1000名以上田间土专家、饲养能人。陆续开展五年“金种子”培训行动、优秀双语教师培养导师制、百名医生素质提升工程等系列活动,多层面、立体式提升技能。建立一乡(镇)一人才工作室、民族特色示范岗等示范载体,发挥“五类”人才传帮带作用。制作优秀“五类”人才微视频,通过网站、电视等多种媒体进行宣传报道,增强人才荣誉感和归属感。
2.新疆阿克苏市:出台《阿克苏地区优秀人才服务基层管理办法》,从工作职责、服务内容、主要形式、组织实施、长效保障五方面规范优秀人才服务基层工作。《办法》规定,各行业部门牵头建立服务基层优秀人才库,实行动态管理,每年从人才库中按比例选派优秀人才到基层开展技术服务。地区及县(市)人才办负责向基层单位征集服务需求,按照人才专业与服务需求匹配的原则,选派赴基层服务的优秀人才;人才所在单位积极配合,在设备使用、车辆保障、差费报销等方面提供必要保障。按照服务计划,优秀人才深入基层单位通过师徒结对、专题授课、现场指导等方式,开展“一对一”服务、“面对面”指导,帮助基层解决生产技术难题。《办法》鼓励各行业主管部门成立行业服务协会,开展有偿技术服务和专利技术转让,支持优秀人才通过协议与基层单位建立长期技术帮扶关系。
3.新疆阿克苏市:探索建立13家“硕博人才工作站”,出台《硕博工作站暂行管理办法》,激发各类人才创新创业活力。该市财政每年为每个工作站拨付人才工作专项经费8万元。工作站成员由10-15名相关行业拔尖人才、引进人才、乡土人才、专技人才等组成,由优秀硕士博士担任副站长,所属辖区部门党政“一把手”担任站长,对工作站发展、作用发挥、管理服务等负总责。市委人才办与工作站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明确年度目标任务,在人才“传帮带”、创新成果转化、服务经济发展、建言献策献智等8个方面设定32项“硬指标”。实行动态式管理,对作用发挥突出,经济社会效益好的工作站,给予政策优惠、项目支持和资金奖励;对作用发挥不明显的工作站,追究站长和副站长责任,限期责令整改;对不发挥作用的直接摘牌,对相关责任人进行组织处理,并酌情追回拨付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