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蜂巢”筑造“七彩”乡村治理工程

来源:共产党员网    日期:2021-03-22    浏览量:

  湖北省宜城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及十九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抢抓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县市机遇,构建新时代党建引领下的乡村(社区)治理现代化体系,全面实施新时代党建引领下的乡村(社区)治理现代化“红色蜂巢”行动,筑造“党建红、产业金、民生橙、治理青、乡风蓝、生态绿、人才紫”七彩工程,各镇(街道)、村(社区)都形成“蜂巢式”利益共同体,基层治理方式不断优化、治理能力明显提升、治理效果充分显现,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全面提升。

  筑造“红色”党建引领工程。对照基层党组织规范化建设标准,全面建强村(社区)党组织,充分发挥在蜂巢行动中的示范引领作用,强壮“一颗红心”。政治强。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放在首位,推动“红色村”“政治生活体验馆”建设,规范化开展支部主题党日活动,“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等各项制度,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脑入心。班子优。村(社区)“两委”班子健全、战斗力强,书记头雁作用发挥充分,在脱贫攻坚、产业发展、信访维稳等中心工作中先锋模范作用明显。功能全。按照基层党组织标准化要求建设,党群服务中心面积达标、功能优化、运转正常,接地气、聚人气、扬正气。服务好。党组织与党员、党员与群众保持密切联系,不定期听取群众的意见建议,建立老、幼、特、困关爱群众常态化帮扶机制,党组织在群众中的认可度、满意度高。

  筑造“金色”产业发展工程。聚焦农业高质量发展,产业调整不断优化。建设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突出特色农业、绿色农业、效益农业,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引进新、特、优示范品种,培育特色的“菜篮子”“果盘子”特色品牌。集体经济强,村党支部引领、村民委员会管理、股份经济合作社经营的“三驾马车”并行,积极化解村级债务,释放产权制度改革、土地制度改革红利,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盘活农村资源资产,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达10万元以上。经营体系优,积极发展“六有”家庭农场、“六有”农民专业合作社,完善村集体、农民、新型经营主体三方利益联结机制,积极推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用体系建设,引导开展农户小额贷款、农机具、大棚设施抵押贷款业务。加强农业保险探索,落实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政策,扩大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和收入保险试点范围,推动农业保险持续“提标、增品、扩面”。建好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设施,推进“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探索“网红经济”等新经营模式,促进农业增效、农村增富、农民增收,村(居)民人均收入达到全市人均收入水平。

  筑造“橙色”民生保障工程。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及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等导致的严重困难户,分层分类及时纳入帮扶政策范围,做到动态清零。紧紧围绕群众最关切的问题、最迫切的需求,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完善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要求,做好就业创业、老弱特困群体帮扶救助、妇女儿童关心关爱、危房改造、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等各方面的工作,各项惠民政策宣传到位、落实到位,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逐年提升。

  筑造“青色”基层治理工程。以自治为基础,制定红白喜事、常态保洁、畜禽圈养等村规民约。对村级重大事务和与群众切身利益相关事项按照“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决策、实施。村务监督委员会、农村理事会等配套组织健全、定期开展工作。以法治为保障,创建民主法治示范村,培育农村学法用法示范户,建强乡村人民调解组织队伍,矛盾纠纷就地化解,无重大刑事案件、群体性上访等事件发生。民事纠纷受理调解成功率达100%,无“黄赌毒”现象,依法打击村霸、涉黑涉恶势力,全村(居)无违法违纪案件,争创“无访”示范党组织。深入开展“两堂”清理,辖区无非法宗教活动场所。积极推进数字乡村建设,推广“互联网+公共服务”“互联网+社会治理”,大力推广“钉钉”平台应用,提升居民数字化能力,建设网上村(居)民委员会,实行村级“三务”网上公开,促进管理服务智能化,让群众少跑腿。

  筑造“绿色”生态宜居工程。优化生活空间。落实每月19日“村庄清洁日”制度,组织群众围绕“五清一改”内容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开展乡村建设行动,全面落实美丽乡村“一黑、一白、一红、一绿、一青、一蓝、一暗、一明”“八个一”建设。完成厕所革命,统筹村级改厕和污水、黑臭水体治理,因地制宜谋划、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建有完备的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实现生活垃圾源头分类减量、资源化处理利用。优化生产空间。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推进有机肥替代化肥、畜禽粪便处理、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废弃农膜回收、农药包装回收、病虫害绿色防控,禁止水库投肥投粪养鱼,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处理率分别达94%、100%。优化生态空间。全面实施“绿满宜城”“精准灭荒”和矿山生态修复行动,村种万棵树,形成绿色廊道。

  筑造“蓝色”乡风文明工程。道德风尚好,以德治为先导,村(社区)党组织积极推动精神文明建设,持续提升居民群众文明程度和文明素养,发挥红白理事会作用,积极移风易俗,革除天价彩礼、人情攀比、厚葬薄养、铺张浪费等陈规陋习,树立良好道德风尚,营造孝老爱亲、崇尚文明的良好氛围。文明宣讲好,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主阵地作用,用好“钉钉”平台宣传功能,教育引导村(居)民诚信守法、勤劳致富、抵制迷信,扎实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文化氛围好,落实“八个一两句话”(一村一标、一户一牌、一路一名、一组一景,故事精彩,瓜果飘香),积极利用好图书室、广播室、文化活动室等,经常组织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义务教育普及率达到100%。积极开展“最美家庭”“好媳妇好公婆”评选等活动,引导广大村民“讲文明、树新风、促和谐”。

  筑造“紫色”人才兴乡工程。深入推进乡贤人才、农技人才、电商人才和金融人才等乡村人才队伍建设。积极组织、支持开展“乡贤+招商引智”“乡贤+德治善治”“乡贤+美丽乡村”活动。以数字乡村建设为契机,加大电商人才队伍培育力度,大力创建“电商村”。积极挖掘、释放农业农村发展潜力,培育乡村工匠和高素质农民,开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推进农村就近就业,增强农业农村自我发展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