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秘书也要追求“专业”
来源:秘书工作 日期:2018-08-27 浏览量:
最近,我偶遇一位曾经从事外事接待工作的“大咖”,他说起自己参与筹备一次国家领导人与外宾会晤的经历,问我0.5秒可以做什么,我无从回答,他说0.5秒可以做很多事情,正常速度可以上一个台阶,快一点可以上两个台阶,所以他们组织接待的时间是精确到0.5秒的。听到这里,我感受到了什么是“专业”。在自己的工作中做到“专业”,是岗位的要求,也是努力的目标,唯有砥砺奋进、久久为功,方能肩负起党办工作重任。要在工作中做到“专业”,我认为不仅是方法问题,拥有“四心”也尤为重要。
一是初心。我曾读过市委办公厅一位老主任在退休前的感言。他18岁做文书,28岁开始主笔起草市政府工作报告,40年来的办公室工作生涯中,每天提前一个多小时上班,推迟一个多小时下班,常年24小时开机待命,经常深夜起草、审改、批办文电,在办公室的旧沙发上合衣过夜。细细品味,这位党办前辈40年来的默默坚守和执着追求,是因为他把岗位当作了自己毕生的理想与事业。这是身边真实的榜样,激励着我们这些年轻党办人像他那样不忘初心,怀着对岗位敬畏、对工作执着、对事业负责的态度,全力以赴迎接每一天。
二是决心。工作中我们会遇到很多难题,下决心去干,就成功了一半。记得在筹备某次座谈会时,由于参会范围较大,在布置会场时我们就桌签的摆放设计了两种方案:一种是桌签具体到每个单位;另一种是桌签具体到座区,一个类别的单位在一个座区。具体到每个单位的方案对会场秩序和布局很有利,但由此产生的排序问题较为复杂。对这两种方案,我们工作人员多支持后者,其实是想要用简单的方法。但领导研究了实际情况后,决定直面难题,采用桌签具体到单位的方案,带领同事们一起研究出了桌签摆放的原则和具体次序。虽然布置会场工作到深夜,但看到座谈会当天300余家单位、近千人的会场井然有序,大家都深刻体会到了决心的力量。
三是耐心。越是年轻的党办人,越要经历基层工作和基础性工作的锻炼,这些工作可能重复琐碎、默默无闻,但正是这样才最培养人、锻炼人。我刚调入办公室时,就常听领导说,办公室工作无小事,必须“瞪大眼、坐得住”。工作之初我对这一点并没有太深的感触,直到有一次筹备全区性会议。当时我的任务是汇总参会人员名单,参会单位涉及200余家,要求通过会议系统反馈,反馈时限是当天下午4点。但这项工作具体操作起来并不像想象的那样简单:部分单位没有通过会议系统反馈,而是反馈到办公收文系统或直接电话反馈;另有部分单位在规定时间内未反馈,需要逐一联系催报。时间紧任务重,我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了这项工作,下午6点左右把汇总好的名单交给领导。
领导问我检查了几遍,我愣住了,只能说因为时间紧,汇总时很仔细,所以没有检查。领导说不论多么紧急,检查是必不可少的,至少要三遍以上,虽然只是简单重复,却是避免出错的必要环节,必须耐心细致地完成。之后,我严格按照要求对会议系统、办公收文系统、电话记录进行了逐一核对。没想到在核对到第三遍时,找到了某单位通过办公收文系统发来的请假销假信息,这是一位需安排在前排就座的领导,如果根据之前的统计,认为这位领导请假没有摆放桌签,而他在会议当天又到场的话,会直接导致会场的被动局面,造成工作失误。此后,有耐心、坐得住,成为我反复提醒自己注意的一项工作守则。
四是匠心。拿文稿校对来说,一篇文稿涉及文字、标点符号、标准化用语、语法、格式等方方面面,要确保发出的每一篇公文都毫无纰漏,达到“专业级”水准,校对工作就要严谨细致、精益求精。比如,我曾遇到过一篇文稿,其中大量使用了“—”“——”“•”“\”等多种起分项列举功能的符号,虽然这不是文字或语法上的典型错误,但大大影响了文稿的规范性。这时就要与公文格式国家标准逐一对照,与起草单位沟通其写作意图,对文稿中出现的多种符号进行统一和规范。对于一篇文稿,我们参加校对的人员一般不少于两人,每人校对两遍以上,并至少采用读校法和人机结合校对法后,方能定稿付印。付印后的文件,无论份数多少,都须逐份逐页地检查是否有缺页和漏印的情况。看似简单的文稿校对工作,也需要工匠精神,需要对质量一丝不苟、对完美孜孜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