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市城东区:走好埋头苦干“上坡路”
来源:西宁晚报 日期:2025-02-27 浏览量: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开启“十五五”高质量发展的谋篇布局之年。城东区将聚焦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以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为重点,深入研究、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走在前作表率、克难破冰攻坚和勇争先”三清单,“揭榜”迎挑战、“挂帅”解难题,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利用一切有利条件,开好激流勇进“顶风船”,把拼搏奋进的精神树起来,把跨越赶超的信心提起来,一步一个脚印把发展的宏伟蓝图变成美好现实,让城东区的明天更加美好。
坚持执绿为笔、以美着色,绘就绿水青山新画卷。完善生态保护体系。系统推进自然生态系统保护治理。会同互助县构建沙塘川河上下游联防联控联治机制,实施湟水河(城东段)水生态修复治理和泮子山片区生态综合整治项目。扎实推进污染防治。深入开展全区气象影响型大气污染“破冰”行动,稳步提升空气质量优良率。打造城东区河湖长制智慧平台。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实施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基础设施更新改造项目,加快推进辖区绿道、健身步道、智慧健身房等生态旅游场地建设。大力发展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产业,广泛开展节约型机关、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等创建活动。
坚持扩大内需、做强实体,拓宽经济增长新路径。扩大投资增长势头。建立健全分类动态项目储备库,确保项目谋得来、能落地、能见效。组建项目服务工作联络专班。深挖多场景消费潜力。谋划全区“促进服务消费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着力打造多业态融合服务消费场景。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扩围开展消费品“以旧换新”系列活动。实施城区商业提质、零售业创新提升工程。点燃经济增长新引擎。积极发展银发旅游经济,深入开展适老化改造工作,启用城东区养老示范基地,做实首发经济。推进高水平招商引资。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发展的源头活水,深入开展“一进三送一招”,推动经济发展中的“稳”和“升”。
坚持融合开放、向新求质,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坚持把“四地”建设和“一个创新服务基地、三个中心城市”建设作为全区产业发展的根本方向,深挖独特资源,聚企成“链”、助“链”成群、集“链”成势,加快推进全区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融入省市产业大盘。围绕四季文旅理念推动餐饮住宿集聚消费圈建设,鼓励扶持知名牛羊肉产销企业开展精深加工。培育优势产业新动能。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全链条集散交易基地,新建或改造一批物流服务站,着力打造全市乃至全省重要的物流核心区域加快推动高原康养“一站三中心一基地”等新业态落地东区。激发现代服务业活力。组织开展“极美夏都、在宁安家”等商品房促销年东区专场活动,加快融入西宁—海东智算、超算集群建设。
坚持共享发展、协调并进,推动共同富裕新突破。优化共富体制机制。实施共富工坊“三提三化”提质增效行动,出台基础设施完善、公共服务优化等配套政策。有力拓宽富民路径。推进高品质用工平台建设,积极争取省市以工代赈项目,通过“工”的方式促进就业增长,借助“赈”的手段改善民生福祉。大力招引优秀人才。实施“引人留人”破冰行动,深入实施“青唐之东—电商数字赋能计划”,着力推动劳务增收、技能提升提质扩面。
坚持品质赋能、整体跃升,展现城区建设新作为。有序推进城市更新。实施18个老旧小区本体改造、24个老旧小区配套基础设施改造项目,深化自建房排查整治,切实消除群众身边的安全隐患。提升城区整体品质。开展高原洁净城市攻坚行动,打造德令哈路、南小街2条城市管理示范街区。丰富城市治理内涵。持续开展物业服务管理提质增效攻坚行动,深化青年发展型城区建设。开展和美乡村建设。加快编制《村集体经济五年发展规划》,开展耕地“非粮化”“非农化”整治,着力建设和美乡村。
坚持普惠覆盖、为民谋福,实现公共服务新提升。实施就业优先战略。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深入落实全市公共就业服务能力提升示范项目,落实稳岗补贴等优惠政策。推进教育强区战略。优化“一核双翼六位一体”数字教育模式,动态调整并严格执行校园事务准入“白名单”。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完成医疗救治中心项目建设,完成全民健身中心项目建设。
坚持强基固本、守正创新,开创安全治理新局面。推动信访工作全过程法治化。坚决抓好安全生产。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加快推进城东区应急物资储备仓库建设。坚决强化灾害管控。认真践行“一图一清单两卡两机制”地质灾害管理模式,常态化落实“叫醒、叫应”工作流程。坚决维护社会稳定。深入推进平安东区建设,让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