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市“四步法”推进干部队伍建设
来源:西宁党建网 日期:2017-06-15 浏览量:
“广识”——拓宽视野发现干部。始终将挖掘优秀干部作为一项战略任务,围绕全市重点领域、重要项目、重大产业发展需求,积极拓宽选人用人视野,坚持由事见人、因岗察人、动态识人。探索完善干部考察方式方法,制定下发了《关于开展区县党政领导班子副职人选和优秀年轻干部无任用推荐考察工作的通知》,赴各区县开展了无任用民主推荐和考察工作,通过无任用推荐,使基层的优秀干部脱颖而出。开展干部工作微调研,坚持面对面接触,注重听取干部所在单位领导班子成员、中层干部和群众代表意见,多角度了解干部成长经历、观点见解和能力特点,及时发现和储备了一批素质高、业务精的优秀干部。认真开展全市县级后备干部调整补充工作,指导各县区、市直各单位结合各自实际建立科级后备干部队伍,确保了全市干部队伍的梯次配备和人才储备,有效缓解了急用现找等问题,确保了干部队伍源头建设“一池活水”。
“勤教”——丰富形式培养干部。充分发挥干部教育培训资源优势,实施“1+X”教学模式,着力丰富干部的理论素养、知识结构。积极搭建实践平台,开展干部双向挂职锻炼,对专业型干部选派到县区锻炼,对经历单一的干部选派到基层挂职“接地气”,对有潜力的“苗子”有意识“压担子”,让他们“墩墩苗”,在工作实践中历练本领。在选调生任职岗位分配中,大力向县区基层倾斜,2016年分配至西宁市的27名选调生全部安排到乡镇、街道基层一线,从基础工作做起,提高干部的能力素质。大通县严格落实“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坚持将脱贫攻坚一线作为培养锻炼干部的“主阵地”,推动干部在脱贫攻坚中“墩苗”成长,突出单位优势和干部特长,综合考虑村情,结合干部自身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派200名干部补充到驻村扶贫工作队中,促使干部在培育特色产业、破解发展难题和做好群众工作中不断历练提升。
“树标”——明确导向选任干部。把党管干部原则、好干部标准、严的纪律和严格程序贯穿于干部选拔任用全过程。将政治标准作为选人用人的首要标准,把是否始终对党绝对忠诚,是否坚决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绝对一致作为考量干部的“试金石”,确保政治上“靠得住”。突出基层和一线导向,注重在全市“重点项目、重点工作、重点改革、重大活动”工作中发现、考察、识别、使用干部,确保工作上“有担当”。在火车站综合改造、海湖新区建设、中心广场北扩、多巴新城建设、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等重点工作中,先后提拔使用了多名表现突出的干部。在2016年县区领导班子换届工作中,注重从乡镇一线和从事扶贫攻坚工作的干部中选拔优秀人员充实到县级领导岗位。积极探索非领导职务干部配备、管理有效措施,统筹使用县级非领导职数。将具有一定业务特长、群众公认的干部选拔到县级非领导岗位上,同时,从解决干部职级待遇出发,将那些长期在基层和工作一线年龄偏大、埋头苦干“老黄牛”式的干部选拔到县级非领导岗位上,有效调动了不同年龄段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严律”——从严从细管理干部。坚持关心爱护与严格要求有机结合,把从严管理监督贯穿干部培养选拔全过程,加强对干部思想政治、组织纪律、工作作风等方面的教育,使干部做到守纪律、懂规矩。开展干部党的理论政策和法律法规知识测试,做到凡训必测、凡提必测、后备必测,促进干部加强学习,夯实政策理论功底。实行干部工作实绩报告制度,要求干部在主体培训班、选派挂职和下乡驻村等工作中撰写工作日志、学习体会,记录学习情况,市委组织部定期向干部所在单位了解掌握情况。健全组织部长联系约谈制度,加强与干部的联系,对发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早提醒、早预防,经常“咬耳朵”“扯袖子”。强化年度目标考核结果运用,完善全市县级领导干部年终目标考核“二次甄别考察”办法,扎实推进干部能上能下,规定出台以来,全市共调整各类下的干部138名,通过畅通干部“下”的渠道,进一步强化了干部的担当意识,激发了干部队伍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