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城市基层党建 引领幸福西区建设

来源:西宁市委组织部    日期:2017-09-11    浏览量:

  近年来,城西区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指导,牢牢抓住农村工作和城市工作两大阵地,紧紧围绕建设全省高端现代服务业发展核心区目标定位,主动应对城镇化进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变化新要求,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提高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新路子,为建设幸福西区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五级联动”构建互联互动党建新机制。以街道社区党组织为主体,深化“1+5+N”区域化党建品牌建设,街道区域内党组织互联互通格局初步形成。从辖区行政科研单位较为集中的实际出发,在深入调研、充分论证的基础上,于2016年6月率先建立区域化“五级联动”党建联盟,目前党建联盟成员单位共有332家,其中省级单位105家,市级单位74家,区级单位85家,镇(街道)12家,村(社区)56家。运行一年来,探索“成员轮值+”“党建+公益”“区域化大党课”等新模式,先后开展各类主题活动200余次,各成员单位累积投入帮扶资金及物资达1200余万元,为社区和群众办实事好事1637件,“组织共建、资源共享、服务共做、事务共商、党员共管、干部共育和文化共兴”成效明显。

  “两个覆盖”探索新兴领域党建新举措。立足三产比重处于全省县(区)首位的实际,2015年率先成立环新宁广场商圈综合党委并建立群众服务中心,通过探索村企联建模式、 “诚信党员和诚信党员经营户” 评选活动等措施,构建了“商圈+党组织+商户”的党建联盟和利益共同体,开辟了商圈与党建“融合式”发展的新路径。目前,商圈党委服务覆盖非公和社会组织110个,党组织29个,服务从业人员2300余人,党员519名。针对非公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经费不足、活动质量不高等问题,2016年以环新宁广场商圈综合党委为试点单位,探索推行“党建公积金制度”,采取“企业预存、财政补助、放大使用”的方式,按照1:1.3的比例向非公经济组织党组织返还党建经费,有效补齐了下拨党费不能保障全年党建活动开展的短板。按照将“支部建在楼上”的思路,今年组织实施城西区总部经济大厦“楼宇党建立体服务中心”市级重点党建项目,扎实推进楼宇党建工作。

  发力“三基”提升街道社区党建水平。牢固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持之以恒推进“三基”建设。制定出台《城西区深化街道“三基”建设提升服务能力改革实施方案》,将6个方面22项工作,根据“三中心”设置整合归纳为14项具体工作,分解落实到基层,积极探索强化城市街道政治引领功能和服务功能新途径,在推进生态环保、安全生产、创城工作、精准帮扶等重点任务中优势逐步显现。制定印发《城西区村(社区)规范化服务指导手册(试行)》,规范各项办事流程,明确职责权限,持续提升村、社区服务水平。同时,启动实施“红色古城党员之家”等8个区域化标准活动场所建设,建成后将覆盖各类党组织335个,进一步拓宽了引领服务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渠道。

  建设“平安西区”探索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新路子。在平安西区、法治西区建设中,城西区始终把“加强基层党的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作为贯穿社会治理和基层建设的一条红线”,坚持以街道社区党组织为统领,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化解社会矛盾、推进精准帮扶、深化城市建管。制定《城西区城管综合执法体制改革方案》,在全市率先建立“区级组织指挥、镇办统筹管理、社区联动配合”的城市管理新体制。在原有的12条精准帮扶措施基础上,通过“七增五提四扩”形成包括新增医疗垫付、物业补贴、幼儿保教补贴在内的精准帮扶措施,1613户2674名困难群众得到更多实惠。实施《城西区进一步改进社区工作的十条措施》,“一社区一特色、一社区一品牌”的服务格局持续优化。街道社区党组织依托网格化管理,推出“三化五覆盖”“圆桌听证会”“移动办公桌”等推进社区治理、社区民主和服务辖区居民的新做法、新模式,27个社区全部建立“清廉监督室”“社区矫正工作室”“三官一律工作室”“微型消防站”等廉政观察和综合治理机构,全面提升城市基层综合治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