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36条”搭建人才“蓄水池”
来源:共产党员网 日期:2017-04-20 浏览量:
近日,中共成都市委、成都市人民政府以“一号文件”出台了《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加快推进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简称“成都人才36条”),这是继2016年市委市政府一号文件——“成都人才新政十条”之后,我市出台的又一重大人才纲领性文件。市委市政府连续两年以“一号文件”出台“人才新政”,充分展现了成都择天下英才而用之的决心、海纳百川的气魄和大刀阔斧的改革力度。
二十一世纪是高度信息化的时代,是人才竞争的时代,是追求高效率、高质量的时代。挑战与机遇决定着人才将会在这个时代起到引领风潮的作用,无数各行各业的人才将会竞相登场,成为各个领域的弄潮儿。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是生产力中最具决定性的因素。所谓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归根到底是人才的发展;所谓经济竞争、科技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战国时期燕昭王千金市马骨,招贤纳士,引发了“士争凑燕”的局面。人才济济的燕国,便从一个内乱外祸、满目疮痍的弱国,逐渐蜕变成一个富裕兴旺的强国,从此立身。《孟尝君列传》中鸡鸣狗盗的故事也同样证明人才聚集的确会有大收益。人才是事业的根本,加强人才培养和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加速科技发展,这是在现实条件下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
西部地区,由于自然环境、经济形势、制度保障等多方面与东部发达地区势差明显,人才流失特别严重。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更应该不拘一格用人才,破除人才流动障碍、促进人才有序流动,而不是单方面流失。像“成都人才36条”里提到的,要建立更为开放的柔性引才机制,建立更为主动的外籍人才引进机制,构建更为便利的外籍人才出入境机制,构建更为灵活的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人才引进机制,让我们的人才扶持政策体系更加完善,更加有吸引力,刻不容缓。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人才就是效率,人才就是财富。引进好人才是使用好人才的前提和基础,做好人才引进工作十分重要。“千军易得,一将难求”,现实生活中,也许我们不可能像燕昭王一样筑“黄金台”,但是政策与方略就是我们的“黄金台”。
大刀阔斧地做好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为人才发展提供肥沃的土壤,才能引得进人才、留得住人才、用得好人才。加快建设人才强国,最大限度激发人才创新创造创业活力,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事业中来,也是中共中央《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的明确要求。我市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主要从以下几个层面进行。
一方面创新人才引进机制,大力引进海内外优秀人才,充分展现我市择天下英才而用之的决心,人才不分国界,发展需要瓶颈。不论是做好入境、入户、工作关系调转、社保、医保、子女就读等诸多人才公共服务工作,还是完善和落实各类引才政策等等,均在不断增强成都吸引人才的魅力。
另一方面创新技能人才培养机制,培养蓄备支撑成都产业发展的技能人才,改革传统的学徒培养方式,创新企业技能人才培养模式,能够最大限度发挥实践与理论结合的作用,碰撞出思想与技术的火花。
再者创新公共人才服务体系,构建市场化、专业化的人才管理服务体系,打造业态完整、配套完善、功能完备的人力资源服务产业链,缓和职位与人才之间的矛盾,最优化的进行人力资源分配,势必促使人才才能达到最优化的发挥。
最后创新人才评价机制和人才管理机制,激发人才创新创造创业,打破体制壁垒,扫除身份障碍,让人人都有成长成才、脱颖而出的通道,定将最大限度地激发和释放各行各业人才创新创造创业活力,盘活现有人才资源。当然,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人才是财富和价值的直接创造者,应当通过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让财富的创造者成为财富的拥有者。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充分发挥经济利益和社会荣誉价值的双重激励作用,使人才在创新创造中有收益、有荣誉、有地位,让人才切实感受到创新创造的价值。
我市“引进、培养、配置、激励”的人才开发路径,是我市汇聚人才的正确决策,是加快建设人才强市,夯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人才基础的必经之路。创新永无止境,人才工作的创新永远在路上,重要的是我们一直努力着,人才工作创新也一路绽放着。(文/殷岳)